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91|回复: 0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4: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来源: www.ccdy.cn   相关 李松


       目前,旨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工程已进入创意、设计及论证阶段。这项属于中华民族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创意工程。其创意和规划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思考和建言献策,引起越来越多以民族文化复兴为己任的中华儿女的共鸣与支持。
    和谐:中华文化标志城应高擎的核心价值符号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化标志城整体创意》课题组首席专家)
    目前我们正在对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进行创意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方案。我们总体认为,“和合”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内在精神标志,中华文化标志城应通过树立和体现这一核心文化精髓,展示中华民族追求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志向。我们主张,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所要树立、所要高擎的最高中华文化标志就是和谐。
    以孔子“和为贵”为代表的中华和合精神上始伏羲,中历《五经》和先秦诸子百家的凝聚锤炼,智能创新,形成了体现民族精神和生命智慧的逻辑思维,建筑了安身立命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下开汉唐以后各个时代天人合一、三教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等学术文化、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百姓日用,彰显了其力量与魅力,并影响到东亚各国,具有普世价值。《五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元典文本,是中华民族文化学术、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源头活水。春秋战国时期,和合便成百家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同归,使中华和合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姿、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状态。由此延伸至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明价值符号。如根植于孔子故乡的“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伦理思想等。这是创意中华文化标志城所要借重的宝贵资源。
    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冲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作为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面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以和合为中心思想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首先建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典范区,使周礼尽在鲁国的古风具有更深远的寓意;应该为建构一个和谐、安宁、幸福的人类社会而贡献出独有的价值示范效用;应该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动力。这些正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并予以实现的。
    我的梦想:民族复兴的划时代工程
     杨鸿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俄国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征集公告(草案)》评审首席专家)
    长期以来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为了增进全球华裔的民族向心力,在国都中轴上端建设 “大中华历史文化城”,以生动的形式展示巍巍中华万世一系的传统文化。这座历史文化城是共同祖先的全球华裔的宗庙,是人民共和国全民族的历史文化纪念中心。为此,我曾在海峡两岸民间试图推动这一梦想的实现,但终因工程重大,实非民间力量所胜任,未能落实。当我得知为增强全球华裔的凝聚力,国家已同意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之时,我不胜欣慰!
    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为了民族复兴,让子孙后代乃至世界人民都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什么,并加以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因此,“标志城”应该是集中展示、从而使人们了解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生动博物馆性质。这一博物馆性质的建筑群落,应该是历史上各主要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的集合体,按历史顺序展开,让建筑来讲解历史,人们身临其境即可受到历史时空的感染。这些建筑空间内部,以生动的形式展示该时代的哲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成就,使人们增强对祖国杰出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国家民族由衷地热爱。
    中华文化标志城建于孔孟圣地,是继承“左祖”的传统布局。其所展现的应是“中华文化”而不只是“山东文化”。它至迟是按《史记.五帝本纪》开始,展示中华历史文化。例如:在此“城”的最上(北)端,展示已破解的原始酋邦农业祭祀的神圣建筑“黄帝时明堂”——社、大酋长的驻地“黄帝合宫”以及反映当时衣、食、住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状况的设置;以下,三代王国时期,则是时代标志性的“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和“周人明堂”;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榭、美宫室”——誉满列国的代表作楚王章华台“细腰宫”、鬼斧神工的秦王咸阳宫;体量超过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世界之最——“中华土木大金字塔”秦帝国的始皇帝九层之台陵上享堂;“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汉未央宫前殿;北魏冷气设备的通天台凉风观以及人类奇迹147米高的“土木摩天楼”——“中华第一浮屠”洛阳永宁寺塔;隋都大兴城.唐长安城中轴南端五门道的太阳门.明德门、唐大明宫前朝含元殿、武则天的万象神宫……等等。这样布局,就使中华文化标志城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的圣地。
    创意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皇甫晓涛(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当今,创意产业风生水起,创意产业在中国正蓄势着一场创意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将要面向全球征集创意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运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国性创意产业项目。中国本是个文化大国,创新大国。创新就是知难而进,中华文化标志城之创意将因难而激发出中华民族的原创智慧。作为国家级创意产业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有条件走在时代的前列,担当起这份历史重任。
    其一,中华文化标志城应承担起重构中国文化的使命。今天重构中国文化,是在国家文化资源版权建设、文化技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起点上来倡导创意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因此,在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项目建设中,不应只是简单的文化回归与缅怀,而是应有经过西化、现代化、世界化、全球化之后的创新与复兴,在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重构本土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全面发掘创意中国的知识元素与文明要素,形成全球化开局的国家创新之核。
    其二,中华文化标志城需要用文化创新来带动文化产业的振兴与伟大民族的复兴。中国四大发明的国家创新之核,其中有两项都与文本的制作、传播技术相关,即印刷与造纸。然而四大发明都因缺乏相关的产业、产权、科技、文化链接而最终落伍于他人。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个从法制、科技到产业全面动员与复兴的创意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组群”,其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现代高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相关的产业链接上,希望中华文化标志城能够提供一个文化产业的范本,能使创意的持久动力催生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潮流。
    其三,国家之核在于创新,创新之核在于文化,文化之核在于产权,产权之核在于形成核心价值意识。在全球化开局的经济博弈中,形成了大国成长的文化之战,谁占领了你的文化领土,就拥有了你的商业领土;谁拥有了你的商业领土,就占领了你的文化法权空间。欧洲的创意经济,美国的版权经济,日韩的内容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都在全球化的文化博弈中形成非物质领土扩张的世界财富大转移的轴心体系。就是说,新的文明中心,就是文化的轴心、文化产权的轴心、创意产业的轴心,也是世界财富的轴心。从这一点来讲,中华文化标志城在项目创意与实施过程中,应更多地考虑到文化产权的问题。没有产权的文化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文化凝聚力。
    如何建设成中国将来最具凝聚力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在“创意”二字上,则要深入吸取经验,并努力开拓,使创意文化标志城、创意中国真正成为大国崛起之风与文化复兴之风。
    中华文化标志城应建成中国的文化副都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中华文化标志城战略规划》课题组首席专家)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是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专家学者提出的倡议,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消息传出后已得到海内外的热烈响应。这充分证明,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愿望。
    中国历代都重视“兴礼作乐”的功能,不少礼仪得以长期延续,不断更新,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维系世道人心,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礼仪的制定和推广,重大仪式和典礼的举行,以及这些礼仪的示范作用,应该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权威和行政权力的保证。迄今为止,我国尚未举办过国家级的祭典,也没有制定过相应的礼仪,更没有一个专用的场所。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建成具有举行国家级礼仪、纪念典礼和集中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建筑物和设施群,以满足这些功能需要。
    北京作为首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若在保证首都的政治功能的前提下,由其他城市分担首都的其他功能,既能提高首都的效率,缓解特殊建筑过于集中、活动过于频繁的压力,又能促进某些特殊地区在相关方面的进步。中华文化标志城可作为我国的文化副都,承担部分文化首都的功能。将部分本应建在首都的设施建在此城,为举办本应在首都举办的国家级典礼和全国性活动提供场所,保证了该城功能的权威性和唯一性,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实际节约了资金。
    孔孟圣地位于我国东部的中间,离北京不远,交通便利,除现有高速公路与铁路线外,拟建的京沪高铁已预留站点。济南机场和正在扩建的济宁孔子机场可满足近期的空运需求。济宁、曲阜、邹城的城市设施已有一定基础,人口规模、素质和教育程度可提供中等人力资源。九龙山、运河、南四湖等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水资源,拟作为标志城的核心区空地充足。特别是地处孔子、孟子故里,是中国的历史名胜和文化圣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可不必征调文物或文献实物,具备集中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功能。在此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中国的文化副都,将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枢纽,形成东连泰山、山东滨海,西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的文化旅游地带,并辐射全国到边疆地区。
    所以我们建议,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按照国家文化副都的标准和功能设计,由一座标志性建筑物、中华伟人堂(内含国家纪念堂)、历史展示馆、文物展示馆、华夏广场构成核心区,周围包括国家讲堂、中国国学院、世界孔子学院总部、中国科技展示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华百戏堂(传统及地方戏剧、曲艺会演场所)、神州万象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文化展示区)、中华民族家园(56个民族历史文化展示区)、世界华人家园等建筑设施,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的新城。其中部分建筑可依托济宁、曲阜、邹城,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建成后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将每年或定期举行国家级伟人、重大历史事件和节日的纪念典礼,联合国孔子奖颁发典礼等等。党政军领导、公务员、各界代表性人士、大学师生、青年、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将可在此接受不同程度的中国历史文化研修。也将接待国内外来宾参观游览,成为世界级的中国历史文化展示区。
    自信与自觉地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
    李松(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中华文化标志城从最初的建设构想,到形成今天数十万字的研究论证报告,花费了几年的时间。从这一份沉甸甸的研究论证报告,到实现标志城的宏大构想,势必还需经年的努力。这并不是本人对标志城的建设没有信心,而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和对中华文化标志城将要承载的深刻意义的理解,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它的期许和要求而产生的直感。
    中华文化标志城构想的提出无异令我们这些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工作的人备感亲切。它体现出一种对本民族、本国家文化传统的尊重之情,传递出一个伟大的民族和一个强盛的国家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我们目前从上到下的开始反思性而又极具前瞻性的“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国家行动,以及逐渐升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对原生态文化的追捧等,都强烈地表明:在国内外各层面的交流平台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来自主流话语权的支持和推动。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提出,是对传统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战略性理解和一次可圈可点的具体的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母体的传承历史、流布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全民认同的文化符号、形象。为此,有必要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多元与一体的关系。费孝通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多样的自然生态中,中华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因此,从理论和现实来讲,中华文化标志不应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这就要求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者们既要考虑中华文化标志的数量和代表性,同时还要考虑“一体”的特点,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学术上的难题,同样也是一个政治上的难题。
    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关系。文化标志物,可能属于有形文化,也可能属于无形文化。属于有形文化的文化标志物可以相对容易地用物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属于无形文化的文化标志物呈现出来则相对困难。一般而言,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形的艺术品,离不开文化、社会的创作土壤,也离不开从创作者到欣赏者形而上的感悟。无形的文化,如宗教信仰、仪式禁忌等,同样在有形文化中给予不同方式的呈现。因此,充分理解二者的依存关系,有助于我们对标志物的物化表现形式有更全面的定位。
    挖掘、建设与传承、培育的关系。文化标志不是凭空产生、一挥而就的,它是从一方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层面提炼而来,体现着地方的文化特征或者反映诸多关系的事象。民俗学家刘铁梁教授近年提出“标志性文化”的概念。并指出,所谓标志性文化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够反映特殊的历史进程,反映这里的民众对自己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文化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二是能够体现集体性格、共同气质,具有薪尽火传的内在生命力;三是内涵丰富,与诸多文化事象联系紧密。具体到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我们在做好文化标志的挖掘、建设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标志的传承和培育。我们要摆脱工程或项目这一类短期的,充满堆砖砌瓦意味的概念,从文化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方向的高度去推动和实施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宏大构想。我们希望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在国际上成为一个传播中华文明的平台;一个促进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对话的中心;一个化解冲突,推动人类发展,实现世界和谐的“圣地”;在国内则成为表现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动力源泉。
    目标远大,困难重重,但我们相信:顺天时、地利、人和之势,集华夏子孙的拳拳之心,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并且足够自觉地去实现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构想!
    中国神话: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魅力之源
    楼家本(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学会、中国壁画学会理事,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华文化标志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至尊圣地,应该尽情展示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魅力之源——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文化,是中华56个民族的本源文化。自中华文明肇始以来,中国神话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审美源泉和精神支柱。挥动巨斧开天辟地的盘古,炼就五色彩石补天的女娲,追赶太阳的夸父,飞天奔月的嫦娥,引弓射日的后羿,钻木取火的燧人,凄美的山鬼,风流的河伯,大战蚩尤的黄帝,凿山治水的大禹,还有犹如奥林匹斯众神聚居的昆仑蓬莱帝都。数不尽的神话故事组成了中国神话的瑰丽画卷。中国神话作为世界四大神话之一,是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因此我建议在中华文化标志城核心区建造一座“中国神话园”,把中华文化标志城建成全球华人情感体验的精神皈依圣地。
    建设“中国神话园”,首先应对远古以来的神话做细致筛选。收集、整理、抢救、系统化地、分类地深入研究,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地域的相关神话课题,把历史、民间的神话史料、散落采风所得的传说、故事、点滴片语集库。在传承上,当今应比历代有更优越的条件,不仅对历史各时期神话领域的表达与遗存可作比较鉴别,而且作为世界四大神话古国之一,中国神话还可以和混沌、洪荒年代、地球各角落的文明火花及华夏土地上56个民族的黎明曙光相比较映衬,使中国神话这朵奇葩,恢复原始、纯粹的本相,使其丽质无比、深邃无限,后人哲悟而恒远。
    曲阜九龙山,作为位于曲阜、邹城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自然生态空间,特有的山体形态和质感最适宜于建设一座“中国神话园”。九龙山绵延相连9座山峰,酷似九龙。依山傍势,用大体量中国神话(含少数民族神话)雕塑作品,巧妙组合,把九龙山建构成一座真正的艺术之山、文化之山和自然的九龙文化标志。九龙山周围山峰环抱,加之树木、花草、水系的建设,将成为一处独特的艺术审美空间和文化体验胜地。九龙山周围全是山地,成本低,易于启动,作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启动项目甚为合适。而且 “中国神话园”除了将中国神话广集、深研、著透,还要在人民、社会之间架起沟通桥梁,把深遂的思想和正确到位的表述体现在大型视觉造型与色彩的冲击力中,天天、月月、年年看,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都给人们带来激情与感悟,这才是中国神话无穷魅力应达到的效果。可以设想,中国神话园将在国内、国际构成华夏精神的重要形象纽带。
    中国需要树立鲜明的科学文化标志
    朱森元(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火箭发动机专家)
    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中华文化标志物的集合群,科学文化标志物是其重要的内容。建议在设计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总体布局时,务必要把建立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标志物考虑在内。
    在科学文化大举复兴的时代,在中华文化标志城里建立“科学文化标志物”,我有两个设想,一是建立“中国科学史馆”。建立中国科学史馆,可以让子孙后代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应该特别提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墨子和鲁班是两个代表人物。在墨子和鲁班的家乡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树立起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标志,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二是在“中国科学史馆”中树立“科学文化标志物”,将我国航天科技成果,比如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等竖立起来,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标志。航天科技成果是我们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用我国的航天科技成果作为中华民族的科学标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的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航天科技成果是一个重要方面。用这样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标志”,是恰当和当之无愧的,可激发海内外同胞的爱国热情和科技原创活力。依据此思路建设“中国科学史馆”的主体工程,我认为意义重大。
    中华文化标志城应与全球“孔子学院”曲阜活动总部并行建设
    柳斌 (全国**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中华文化标志城是展示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的工程,建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故里意义非常重大。在功能上,现在全球设立的孔子学院,如果能够借助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曲阜形成全球孔子学院师生感受和体验汉语文化的活动总部,将有利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汉语文化,增加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的了解,反过来也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和功能的实现。
    目前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希望掌握汉语后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孔孟思想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这也是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能在全球迅速发展的原因。教育部曾设想5至10年内在全球建设100所孔子学院,现在全世界申报的已远超过这个数字,许多国家对汉语、孔孟、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孔子学院”在国内是否应该有一个以孔孟思想为依托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学习、交流、传播的教学基地、教学中心呢?我认为放在中华文化标志城里,是很好的创意。
    孔孟思想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还是属于世界的。有一次,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校长来到中国,在游览完曲阜后,他们只知道“三孔”历史悠久、孔子是伟大的圣人,儒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关于孔子到底有什么思想?《论语》讲的是什么?许多人却并不清楚。当时,我应邀做了关于《论语》的讲解:孔子生活在2500年前,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办学的教育家,《论语》中第一句讲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去温习、掌握,不是一件让人很高兴的事情吗?第二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是很让人高兴的事吗?第三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你,你不生气,这就是君子,是很有素养的人。简单三句话,第一句讲学习、第二句讲友谊、第三句讲宽容。当今世界,学习、友善、宽容,不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吗?听完这个讲解后,几个国外大学校长来问有没有《论语》英文版,可惜当时没能找到。翻译《论语》需要高水平,外国人理解起来很难,这就牵涉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问题。
    《论语》的价值、孔子的价值,都是世界性的,只是我们的传播还不够。如果今后中华文化标志城作为“孔子学院”的学生在中国的教学基地,实地参观、交流学习,可观可感地触摸孔子,感受中国文化,不是能更好地帮助“孔子学院”的学生学习汉语、助推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吗?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有众多文化资源可供海外师生在此修学和旅游,可有利配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推动“孔子学院”的外籍师生对孔子和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与魅力。通过创建隶属于“孔子学院”的“活动总部”,可使“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文化纽带”功能通过众多“孔子学院”辐射到世界各地;反之,中华文化标志城也因“孔子学院”和“活动总部”而具有了更为实在的内容和文化传播的渠道。
    要从中国文化复兴的高度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
    雷原(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儒商研究室主任)
    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未来中国人向世界献出一份礼物,就是中国文化使世界得救,人们不要感到意外。”这一历史预言将要得到应验。国家启动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预示中华文化将会在未来人类进程中引起久远的震动和回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让世界认同中国的发展、强盛,将给人类带来和平与稳定,是整个人类的福音。这一历史使命已经刻不容缓地落在中华民族的肩上。
    世界未来需要一个中华文明轴心城市。面对市场经济、面对全球化、面对人们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道德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全球化的视野、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中庸的哲学观进行系统地反思和梳理,兼容并包,与时俱进,使天下大同的理想不仅成为中国人的理想,而且顺应历史潮流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理想。让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而不同的胸怀、仁政与王道的政治理念,不仅成为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扩而大之,也能成为国际共同认可的主流理念,形成中华文明枢轴。
    如果基于这样的考虑,来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其意义之高之深远就大不一样,我以为在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应增加以下的内容:1.组织全世界的文化学术力量进行文化对话,参考汤因比写《历史研究》的方法完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一书,作为底本。这是中华标志城的基础工作,是中华文化标志城的灵魂。2.通过中国文化博物馆来展示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内容:⑴中华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⑵中华民族的融合;⑶先秦的学术与观念;⑷大一统文治政府的创建;⑸经济政策与抑商文化;⑹汉唐气象;⑺佛儒的融合;⑻中西文化冲突与更新;⑼中华文化的复兴。3.秉承中西合璧为用的原则,将中华文化标志城建成一个文化政治特区,从而使中华文化标志城从硬件到软件、从形式到内容、从文化到管理,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标志。4.在运作模式上要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全世界的力量,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有所为,有所不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共同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5.在文化城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常识的培训,提高文化标志城的群体素质。6.增设中华教育博物馆,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北京的高校资源与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共同成立孔子学院总部。
    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需要动员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张三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项目论证报告》项目经理)
    中华文化标志城不是一般性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创意、规划和建设,需要综合国家和民族的力量,需要调动起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热情,更要采取独特的运作方式。这是我在参与项目论证时得出的体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搞了很多大型工程,但唯独没有搞过大型的以弘扬民族文化和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是前无古人的首创。中华文化标志城在内容上涉及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和文化,受众涉及全民族和后代子孙,建设难度体现了工程的重要性、权威性和质量、水准要求。因此,单靠地方政府或民间力量难以调动足够的智慧和力量。而没有全民族最高智慧和最大力量的参与,也会留下很大缺憾,其增强全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全民族参与工程筹建的程度越高,文化凝聚力的辐射面也就会越广。这是这项工程独有的特色。为此,我们建议将该项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利用国家力量调动海内外智慧和资源,把规划和建设工作搞好,使社会参与范围广,参与度高,调动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人们都能拥有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做好这项工程不能急于求快,急于求成,项目运作过程就是项目发挥文化纽带作用的过程。现在,面向全球的创意征集工作开展在即,下一步工程的实施启动已是迫在眉睫,更需要国家力量自上而下的先期支持,以期形成全民族文化动员的局面。这种政治文化意义不是用资金可以衡量的,它是中国和平崛起必须的精神文化力量。这如其说是一项任务,不如说是一项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16 02:34 , Processed in 0.1350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