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40|回复: 2

[转帖]故事大纲(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4: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事大纲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国运渐衰,民不聊生;列强入侵,豪强四起。在华东平原,冀鲁结合部的一个 名不见经传的村庄里,有一个在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大户人家,他们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从那个时代开始,一直到21世纪处初,发生在这个家族六、七代人身上,离奇、曲折,甚至感天动地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的发生和这个家族的发展历史从不同角度非常明显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一、神仙日子

    在华东平原,冀鲁结合部,有一个全部是甄姓家族的村庄。在这个村庄里,没有一户杂姓人家。根据这个村庄几百年保存下来的许多历史资料显示,这个村庄的祖先名字叫甄平,是明朝永乐年间,朝廷为了补充东部人口而进行强行迁徙,被迫从山西迁往本地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子孙。根据当时明朝的人口迁徙有关法令,迁徙的人家必须是大户、富户,并且应该是弟兄们多的;达到迁徙地以后,亲兄弟是不能在一个地方建立村庄的。因为甄平在兄弟们当中排行老大,威信很高。为了亲弟兄将来能够永远保持联系,甄平就组织其他弟兄们一起,用五言诗的形式,编写了一部暗含家族历史的隐语诗集,叫做“家谱”。并一式多份,弟兄们各有一份。为了能够长久地记住本家族的历史,弟兄几个约定,从他们这一辈人开始,后代人无论男女一律用三个字的名字,第一字是家族姓“甄”,第二字是“家谱”中的字,第三个字可以自己自由掌握。后代甄氏家族的人的名字,第二个字是从“家谱”中的第一字开始,一个字代表一代人,所以,甄氏家族的辈分一看名字就理论的非常清楚了。关于这个问题,在当地方圆百十里内,至今还流传着在清朝甄氏一族续“家谱”的佳话。开篇是这样:“开初建芳志,成切定戌仕,... ...”。
    后来,其他弟兄达到地方以后都和他姓的人们一起组村过日子去了,而所有门人、食客都愿意跟随甄平组村过日子。由于主仆关系非常融洽,在建立村庄不久所有门人、食客就都自愿改姓甄了。
    再到后来,甄平临终前,就把所有的门人、食客都分给了他的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的后人们就是至今这个甄庄村的四大宗族。
    大约已经过了300多年,甄平的最小的儿子这个家族,人丁不是十分兴旺,但是,经济水平却远远超过了另外三个家族,其富裕的程度让四邻八乡都非常羡慕。其中,有一个叫甄初仕的人,从年轻时候开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虚心好学,学得了一门蒸馒头的手艺,并开了一家馒头房,字号是“战胜号”。由于其心地善良,勤俭持家,经营有方,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来买他的馒头,很快,他的买卖就兴旺发达起来。到清朝末年,他就拥有了一千多亩田产,并且修建了大约十几亩地的庄园。
    甄初仕尽管家有万贯家财,但是,他的心地善良和勤俭持家是在当地出了名的。
    有一年的夏天,他让两个打工的去几里地以外的酒房打烧酒。在回来的路上,两个打工的抬着酒坛遇上了倾盆大雨,由于道路泥泞,两人摔倒在地,酒坛破了一大块,只剩下了半坛烧酒。两人回来后,非常懊悔和愧疚,躲进自己的住处,不吃不喝,闭门思过。第二天,甄初仕去敲两个长工的门,边敲边说:“两个伙计,快起来吃饭吧,咱们的酒回来啦!”
    两个伙计半信半疑,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告诉伙计,昨天晚上,他把两个伙计抬回来的半坛烧酒,一勺一勺地往另一个一样大的空酒坛里面舀,到最后竟然把那个空酒坛灌满了。怕两个长工不相信,还带领他们去看了那个盛满烧酒的坛子。
    从此以后,甄初仕家的日子是“神仙日子”的说法不径而走了。


                        二、 四亩地的针头线脑


   甄初仕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字叫甄建国,排行老大,另一个名字叫甄建梧,排行老二。两兄弟相差15岁。由于家庭富足,甄初仕极力供养两个儿子读书。但是,由于时代的剧烈变化,到大儿子甄建国考取了当地举人的功名以后,清朝就跨台了,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时代的动荡,民间匪患迭起,这个家庭也象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风雨飘摇。
  由于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深刻影响,甄建国更加聪明睿智,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心地也更加善良。只是命运对于这个三十多岁才考取了清末举人的人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其一,考中了举人,清朝覆灭了,功名没有了用处;其二,唯一的儿子甄芳征在十二岁时被马踢死,只剩下一个比儿子大3岁的大女儿甄芳玉。这种打击在封建社会无异于五雷轰顶,使他一下子丧失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多亏了他的个人素质非常高,才没有走向毁灭。但是,非常明显地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一是开始喜欢玩乐,二是对钱财的施舍更加热衷。因此,在大女儿甄芳玉十六岁出嫁的时候,那样的排场,那样的气势是方圆百里少见的。到女儿临出嫁的前两天,实在琢磨不出还应该有哪些东西还能够陪嫁。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在女儿出嫁的那一天,当着全体父老乡亲和亲朋好友的面宣布,把自家的四亩上等好地陪嫁给女儿做嫁妆,权做女儿出嫁后过日子的针头线脑,并当众把早已写好的地契放在女婿(女婿是当地双庙崔庄人,虽然年轻,却已经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此时,他的学生有些在社会上已经崭露头角)的手上。女儿、女婿为之激动地跪地接下地契,泪流满面。所有在场的人为之惊叹!


                       三、 宝贝儿子一命呜呼


    甄建国膝下有一儿一女,老大是女儿甄芳玉伶俐乖巧,聪明而不矫柔造作,有一副大家闺秀的风范;老二是儿子甄芳征,也是聪明过人。由于其弟甄芳梧娶妻多年而无一儿半女,所以兄弟两人视两家唯一的独苗甄芳征为掌上明珠。
    甄芳征从小一开始认识东西就显出对马的极大兴趣。以致于有人说他是孙悟空还世,因为孙悟空在天上管理过天庭的马匹,所有的人间马都与他有缘分。一家人对其更是宠爱有加。从五、六岁起,家里就为他专门买了一匹小马,配备了马鞍、马樱、马鞭、快铃。别人家的孩子的爱好他不喜欢,专门就爱好这一门,骑马、训马、观马、摸马,总之,只要一见到马,他就要来精神。到十岁以后,各种马匹,无论其性情是否刚烈,他都能够试一试。
    有一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这一年甄芳征刚满十二岁,甄建国在泰安的一位多年的老相识,去河北的盐山做一比生意,路过这里。于是就来看望一下几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这位朋友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甄建国一家人自然非常欢喜,热情款待,客气非凡。可是,这位朋友骑来的一匹高头大马却给这一家人和这位朋友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朋友进家以后,就将高头大马拴在了甄宅南门旁边的拴马石上。因为这匹高头大马性情刚烈,又早就知道甄建国的儿子甄芳征非常喜欢马,所以就当着甄建国一家人的面提醒甄芳征不要自己靠进那匹马。甄芳征顽皮地一笑,表示不服气。这位朋友完全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说要牵着马,让孩子骑马转一圈。甄芳征高兴地又蹦又跳。甄建国执意不肯,并埋怨儿子不懂礼数。朋友为了让孩子过把瘾,就牵着马,让甄芳征骑上,小跑着跟随其后,在南门的广场,让孩子转了两圈。然后,宾主又回到客厅叙旧。
    临近中午,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主宾谈性正酣,忽然,有人来报,言称甄芳征被马踢了。主宾大惊,急忙起身,赶去南门广场一看究竟。只见甄芳征已经躺在大马不远处,浑身抽搐,不醒人事。大家七手八脚把甄芳征抱进上房,惊慌中一阵抢救,没有等到医生来到,甄芳征已经停止了呼吸。
    一家大小嚎啕不止。甄建国呆坐在太师椅上,紧闭双目,两行清泪顺颊而下。然后,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任凭众人如何解劝,一直是双眼紧闭,一言不发。泰安的朋友见此惨状,捶胸顿足,后悔不迭。傍晚时分,众人无耐,劝泰安的朋友启程。泰安朋友无计可施,但知道甄建国的心思。最后,冲甄建国双膝跪倒,磕了三个响头,啜泣着说;“我知道仁兄难过,如果仁兄不嫌弃,可从我的孩子们当中过继一个,给你养老送终。愚弟真是悔死了... ...”
    甄建国见状,急上前扶起泰安的朋友。随即发出一声男人少见的嚎啕... ...
    在众人搀扶下,甄建国坐回椅子上,泪如泉涌,哽咽不止。待情绪稍微稳定,对泰安的朋友说:“贤弟不要自责,这不怪你呀!是愚兄无德无能,是上天要绝我甄氏家门哪...  ...”说罢,又是一阵啜泣。在场人无不流泪伤悲。
    送走泰安朋友,一家人又张罗处理孩子后事... ...
    大约过了三个多月,又传来泰安朋友郁闷而死的噩耗,甄建国自然又是几天悲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1 12: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一夜输掉500亩田产

     经过了这些打击以后,甄建国的痛苦和烦恼无以排解,在一两年内,五十刚刚出头的他,头发已经花白,除去大量地施舍穷人以外,终于一头扎进了赌场。
     开始的时候,小打小闹,以娱乐为主,赌注越来越大,不到半年的工夫,就输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家人在开始的时候也认为他是为了排解痛苦而取乐,就没有阻拦他。
    有一天的清晨,在赌场上赌了一宿的甄建国风风火火回到家中,翻箱倒柜,正在寻找什么。其妻问他找什么,他也没有回答,一直在翻这翻那。最后,终于忍不住问妻子王三全村后500亩地的地契放在了哪里。在妻子的再三追问下,他不得不把500亩地在一夜之间输给人家的事情讲了出来。妻子又气又惊,但是又拗不过他,只好自己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其妻焦氏是十几里地以外的王德谱村人。焦氏有一位哥哥名字叫焦恩震,是当地有名的赌王。由于其年轻的时候也是非常好赌,把家里的大部分财产都输光了。可是,他在赌场尝到了苦头,也看出了并学会了赌场的大小鬼花招。因此,他认定赌场的残酷,几年前就金盆洗手,不再染赌。
     当听说妹妹因为这件事情与妹夫闹别拗的时候,他非常有把握地告诉妹妹,他一定把那些输掉的田产给赢回来。
    于是,当天晚上,焦恩震与妹夫甄建国重新返回赌场,经过一凡惊心动魄的较量,最后,终于将那输掉的500亩地的地契给赢了回来。
    从此以后,甄建国再不染赌,并购买了锣鼓琴弦,各种棋类,在自己的宅院内建立了“娱乐室”,在平时或过年过节,就同家人和乡里乡亲共同娱乐。
    有了这次教训,也正因为有了这次的教训,使甄建国的思想得到了完全的升华。所以才有了以后甄建国更加令人叹服的作为!

                      五、 恋财不如舍财好

    在甄家大院南门广场的右侧,是一家以常年为别人打短工为生的贫穷人家,虽是本姓家族,但是,血缘关系已经非常淡漠,其家庭不但贫穷,而且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在村里是有名的“不说理”。由于其祖上修建房屋宅院时,没有给自己的家中留出“站脚地”(当地修建宅院时,在自己购买的土地上必须给自己留出屋顶雨水落地的地方和家人出门走路的地方。),这家人想通过耍赖的办法,把在自己门前本属于甄建国的一块土地霸占下来。于是,因为一块约炕席般大的地皮,两家发生了一场纠纷。也是因为这场纠纷又成就了甄建国为人处事的一桩美谈!
    在当地,送给别人其他东西是可以的,被别人霸占自己的土地是最大的耻辱,无异于被别人挖了祖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向丈义疏财的甄建国在这个问题上非要和这个邻居把这块土地的权属搞清楚。
    一听说两家为了一小块“站脚地”闹起了摩擦,村里的三老四少就有出面调解的了。甄建国据理力争,说只要对方能够拿出地契的证明,不管他的地契是不是真的,也不管与自己的地契发生多么大的交叉,自己一定不与他分争。并且,甄建国还拿出了自己的地契给人们看了。好几次调解的人回来都对甄建国摇头叹息,说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了,对方的老太太硬说这块地是他家的,地契早就丢失了,并扬言,只要甄建国与她家把这块地争了去,她就会以上吊自杀来抗议。
    这一下,真的难住了一向聪明的甄建国,与她家打官司罢,她家必输无疑。地是争回来了,那个老太太是个无赖,真的上吊自杀了,弄出人命来,那是要结下世仇的;不与她家打官司,又没有人能够调解的了,默不作声地拱手相送罢,这不是一向以积德行善著称的“甄家大院”的风格,就连子孙后代在村里也抬不起头来。怎么办?甄建国真的用心琢磨了... ...
    过了几天,甄建国把村里的德高望重的十几位长者以及四邻八舍,还有许多亲朋好友,都请到家里赴宴。在众人面前,他把那块地的地契拿给大家看了。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到底能不能给邻居家。众人异口同声,不赞同把地给她。甄建国到这个时候便高声向大家宣布:按说,我也不愿意把地给她家。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今天中午,我已经看好了时辰,我要向天征寻上天的旨意,上天说给她,我毫不吝惜,如果上天说不给她,我一定和她打官司打到底!
    等时辰已到,甄建国吩咐家人拿出两张白纸,并且从众人中请出两个德高望重的自愿监督的人,一起来到上房,将房门关紧,众人皆在门外等候。
    一刻钟后,他们打开房门,两位长者共同举起一张纸,只见上面已经有了一行黑字:恋财不如舍财好。
    随即,甄建国对一直等在门外的众人说:“父老兄弟们,亲朋好友们,这是上天的旨意,我甄某人决不逆天行事!从今天起,我们两家还和原来一

                          六、做善事超凡脱俗   

    一百多年来,在甄家庄仍然一直留传着甄家大院的一些积德行善的美谈。就是今天的人们听了这些故事以后,都感到不可思议,有些事情让现在的人们听了以后仍然热泪盈眶。

                     (一)为方便乡亲喂“义”牛

    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民种地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就是耕牛。历史上耕牛的宰杀一直是受到国家法律严格控制的。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个时期,不要说是宰杀耕牛,就连买卖耕牛都要受到严格控制。
    清末民初,中国的经济和生产力已经落后到了低谷,农民更是苦不堪言。那个时代农民的生产力就完全靠人拉肩抗,连牛也买不起,更不用说养了。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甄建国一家为了方便周围乡亲的农耕,便开始喂养“义”牛。
    所谓“义”牛,就是甄建国一家负责喂养,乡亲们谁需要用牛就可以随便牵走去用,然后到需要喂养的时候,再把牛送回来,不要任何回报。
    据有些百岁老人对儿时的回忆,甄建国一家共喂养“义”牛六头,其中,有两头不知道去向,有一头被当场累死在农田,另外有一头病死,有两头是老死的。
    甄氏家族的义举,在当地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感佩的重点。直到21世纪初,乡亲们看到甄家后人仍然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的时候,有些人就感叹:“他们的祖上不白喂养过‘义’牛!”
    其实,“义”牛这个称呼是乡亲们根据甄家的义举自发给牛起的名字,开始的时候,甄家并没有给牛起名号!

                     (二)看见偷自己的东西躲着走

    任何一个时期,偷,这种人类的人性弱点,从来都没有冠冕堂皇地登过大雅之堂。但是,历史上也有例外,一个是杀富济贫的侠客行为,另一个就是以孝为先的“偷来潘桃敬母亲”的行为。这两种行为的代表可以用“可敬,可佩”来表达中国人的思想。可是,在甄家却是另一番解释。甄建国曾经对乡亲们说过,我们不论是谁,都不愿意做那种叫人议论不住的事情。有时候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别人做了在你看来是不好的事情,我们首先应该抱着一种谅解别人的态度来处理。那样,于己于人都没有坏处。
    甄建国以这种思想来指导自己,也用这种思想来教育家人。所以,他们一家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积德行善之家”。
    在年景不好的时候,有些人难免小偷小摸。清朝宣统二年,那是一个大旱之年,麦秋几乎是颗粒无收。但是,在大秋即将来临之际,收成非常看好。这个时候,有些人的生活也非常拮据,在秋种作物马上就要收获的时候,有些人就开始到大田里小偷小摸。被人家逮个正着的人,或者被送官府,或者私了的经常发生。那些人的处境的艰难和尴尬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因此,甄建国非常同情他们。这一年,他52岁。有一次,他和本村的一个小伙子一起去赶集,在即将路过他家的玉米地的时候,他突然拉了小伙子一把,然后指着他家的玉米地悄悄地说:
    “咱们绕个道走吧!”
    小伙子顺他手指看去。只见有一个人,背着一个大筐正在掰玉米。
    “哎,你看他在干什么?”
    “能干什么?咱走罢。”
    “他在偷你家玉米!”
    “不是不是,走走,快走!”
    “你这人不是有病吧?我去把他抓来!”
    两个人开始拉扯起来:
    “你?绕道就是怕吓着人家,还抓人家?!”
    小伙子一愣,然后使劲挣脱甄建国的手,急急火火朝玉米地走去。
    甄建国望着小伙子的背影,苦笑着轻轻摇了一下头,然后转身就往回走。
    小伙子连拉带扯地把一个看上去60多岁,衣着褴褛的老头带到甄建国面前。
    “跪下!”小伙子一推那老头嚷了一句。
    老头刚要下跪,甄建国忙上前扶住,冲小伙子吼:
    “干什么?”
    老头是邻村王三全人。一见到真的是甄建国,又是害怕,又是愧疚,急忙嗫嚅着说:
    “这,这... ...对不住哇!我,我错了!”
    “老人家,快别说了,”甄建国拉着老头的手,动情地说,“要是家里不愁吃,不愁穿,谁愿意这么干哪?”说着拿出两块银元,塞到老头手上:“走吧,没事了,回家吧!”
    老头没走出几步,转回身,冲甄建国他们二人叩头。甄建国急忙上前将老头扶起:“老人家不必这样,不必这样!”
    老头满脸是泪:“好人哪!菩萨呀!呜呜... ...”
    等老头走了以后,愣了老半天的小伙子不解地问:“你怎么能这样呢?”
    甄建国微微一笑,冲小伙子说:“赶集去!我请你吃肉丸包子!”
   
    也是上天报应。到后来,文化大革命当中,1975年,当地农村的红卫兵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破四旧,立四新”的热潮。铲平坟头是其内容之一 。埋葬甄建国的那块地在“土地改革”的时候划给了邻村王三全村。当年那个老头的儿子当了村革命委员会的主任,在他的直接干预下,红卫兵虽然把全村的其他坟头都铲平了,这其中包括村革命委员会主任自己的祖坟,但是,甄建国的坟头仍然保留很好。也许冥冥之中真的有一种力量在保佑甄建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当年那个老头的孙子一直承包那块土地,不论是否到节日,那个老头的孙子都要时不时地为甄建国的坟头培上几铁锨土!

                         (三)租地带救济

    甄建国除了一个女儿以外,没有留下其他后代。在1931年,甄建国77岁离开人世的时候,其弟弟甄建梧唯一的儿子甄芳铎才刚刚六岁。甄建国为了让甄家后继有人,曾经做了许多非常感人的时情,如果用“惊天动地”来形容的话,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甄建国的惊人之举,真的感动了苍天。就在甄建国去世后两年,甄家大院10多亩地,偌大个庄园只剩下8岁的甄芳铎和38岁的母亲刘氏。其情景非常悲惨!在甄建国去世70多年以后,甄芳铎一家已经达到了四世同堂,全家人口已经到了24人。如果不是赶上了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甄氏家族的人丁兴旺能够突破50人!
    甄芳铎的子孙们从小就在乡亲们那里听说了许多他们家祖上流传下来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祖上的敬佩和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每逢节日,他们都忘不了到甄建国的坟头默默地跪在坟前,点着一注香,烧一些纸钱,磕上三个响头,以寄托他们的敬仰和哀思。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就连祭祀祖先也成为了“封建迷信”,一律取缔。即使这样,甄家后人也没有间断过对他们祖先坟墓的祭扫活动,不能够白天祭祀,他们就在早晚偷偷地到坟头祭祀。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了有人也在和他们一样偷偷地祭祀自己的祖先甄建国。这使甄建国的后人们大惑不解。
    自从发现这个问题以后,他们就在暗地里查寻。在节日的时候,他们也躲在暗处观察。最后,终于发现了那个偷偷祭祀甄建国的人。那人不别人,正是王三全村的革命委员会主任,当年甄建国放走的那个偷玉米的老头的儿子。在那个年月,他们发现了这个情况,也是不能够直截了当地去问人家的,因为那样会给人家招来塌天之祸的。
    后来,在一个静悄悄的晚上,甄建国的子孙们终于忍不住去了那个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家。这一去,他们不仅知道了在社会上流传已久的“见了小偷躲着走”的故事的出处,而且还知道了另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租地带救济”。
    当年,被甄建国放走的老头叫张长景,他有三子一女。后来当了主任的是他最小的儿子叫张春富。张春富在那一年才刚刚11岁。张长景是个为人非常丈义的人,由于家庭窘迫,又赶上灾荒之年,无以度日,才出此下策。在当年回家以后,总感觉不是滋味,于是备了些薄礼,专门到甄建国家中陪礼道歉。当甄建国得知他们家的情况以后,当即许诺给张长景家租地5亩,并且,允许他们不交租子。张长景自然感动得涕泪横流。
    但是,有时候天不随人愿,头三年,由于张家连续发生不幸,一年的收成,不要说交租子,就是全部自己用,也还是捉襟见肘。到第三年的冬天,一家人只能每顿饭喝一碗浠粥度日。张春富的母亲只好带他去讨饭。可是,张长景告诉妻子,到哪里讨饭都行,唯独不能去甄家庄。母子二人不知内情,当有一天实在没有讨到饭吃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去了甄家庄。
    过了几天,张长景家就有人送来了许多米面和20块“袁大头”。张长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问人家,人家也不告诉他。于是,他远远地跟在送米面人的后面,最后看见他们进了甄家大院。
    回到家里,张长景向妻子询问是否去甄家庄讨饭了。当他得知确有此事时,气得火冒三丈,抓起身边的扁担就要打妻子,被家人拦住。张春富委屈地质问父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当一家人听说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以后,全家人抱头哭成一团。
    从那以后,张长景和儿子们立了家规,无论到什么时候,张家的子孙后代不能够忘记人家的大恩大德,只要一有机会,就要不遗余力地报答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1 13: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遭绑票甄建梧命丧黄泉


    甄建国的儿子甄芳征被马踢死的时候是1912年,这一年甄建国58岁,其弟弟甄建梧43岁。甄建国的女儿甄芳玉49岁,已经出嫁33年。因为甄建梧娶妻20多年没有留下子嗣,所以,甄家大院内只剩下甄氏兄弟和妯娌二人,并且,都已经上了些年纪。
    那个年代,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已经是军阀割踞,华东地区也是匪患不断。那些大小土匪烧杀抢掠,绑票奸淫,有恃无恐,无恶不做。他们针对的大多数就是象甄家大院这样既有钱财又后继无人的大户人家。从清朝末年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甄家大院曾经遭匪患七次,曾在一年当中被放过九次大火。一家人在着火的时候把大门关紧,自己救火,不敢声张,以免被土匪趁虚而入。
    一家人生活的战战兢兢,凄凄惨惨。兄弟二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之下,甄建国为了甄家大院的后代香火,极力说服劝弟弟甄建梧纳妾。无奈之下,在1914年,甄建梧46岁的时候,娶妾刘氏。刘氏,25岁,是当地刘集人,因为原来的丈夫病死,所以才带了一岁多的女儿(后取名甄芳坤)改嫁甄家为妾。刘氏来甄家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甄芳台。这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是甄建国所起,意思是希望在“坤德”的基础上了望更大的成功。
    随着苦涩岁月的推进,转眼已经到了1927年的春节。这个时候的甄家大院里又多了三口人,甄建梧的大女儿甄芳坤已经14岁,二女儿甄芳台也已经12岁了,可以让甄家大院欢喜的是刘氏又有了身孕。这在某些程度上,让甄建梧增添些许兴奋。因为刘氏的身孕意谓着可以让甄氏一门又有了后继有人的希望。这个春节,甄建梧和大哥甄建国在家人面前流露出少有的欣慰和快乐。过了这个年,甄建国71岁,甄见梧58岁,刘氏30岁。但是,这样的快乐很快就被1927年农历827的一场匪患击得粉碎。谁也没有想到,甄建梧这是和家人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从此甄家大院在短短几年里就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深谷!甄家大院最辉煌、最令人感动的故事也就在这几年里发生了!
    那是个阴沉沉的夜晚,中秋节刚刚过,虽然夏季的闷热已经过去,但是,晚上还是多少有些燥热。一直到深夜,甄家大院南大门两侧角楼的灯光才熄灭,整个大院静悄悄的。突然,甄建梧被一阵阵狂乱的狗叫和脚步声惊醒,随即是一阵急促的砸门声,伴随着一阵乱嚷:“甄先生,甄先生,打扰啦!快开门吧!”
    甄建梧一下子坐起身,刘氏也慌忙坐起。但是,很快甄建梧就冷静下来,他明白,土匪又来了!听外面的动静,这次好象比以前人多。由于前几次都是好吃好喝,然后再给他们一些钱财就算了事。于是,他点上灯,拍了拍刘氏的肩膀,看了一眼刘氏隆起的腹部,示意她躺下,不要动。他穿上衣服,慢慢下炕,把门打开了。
    就在他打开门的一瞬间,有五、六个身影,手里都拿着明恍恍的匕首或土造的手枪,一起对准了他的头部。其中一个上前揪住他的袄领说:“甄先生,别慌,咱们到屋里去谈!”
    甄建梧被这几个人连推带搡,坐在堂屋的椅子上。接着,有两个土匪分别堵住了东西箱房的门口。这个时候他才看清这几个人是蒙面而来的。他刚要说话,刘氏也从里屋出来,马上就有两个人上前也用匕首和手枪对准了她:
    “你们!要干什么?”
    随即有一人用手立刻捂住刘氏的嘴。甄建梧望了一眼刘氏,示意她不要说话。这时,有一人狠狠地说:
    “甄先生,你的大院,早被我们包围啦!连那边,”说着用手指指了一下甄建国的宅院和南大门的角楼方向,“都没有用了。嚷,只能要你们的命!”
    甄建梧此时望着这几个蒙面人,心里略过一丝不祥,因为他们和往日的土匪相比凶狠得多,好象也不是来抢东西的:
    “兄弟们,”冲里屋门口努了一下嘴,对两个土匪说:“别和妇道人家一般见识,有什么事跟我说吧。”
    听甄建梧这么说,显然几个土匪都有些放松警惕,手里的家伙都缩了回来。其中一个说:“听说你家准备了看家的家伙,又买了两支快枪,是对付我们的吧?”
    “看你说的,老总,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人会摆弄那玩艺儿,怎么是对你们呢?”
    “那你买那个干什么?告诉你,角楼的一箱手雷我们带走,你大哥的那支枪在你这儿,我们早弄清楚了,两支今晚我们都要!不然的话,你就跟我们走一趟!”说着又要动手。
    “你听我说,听我说,”甄建梧示意刘氏:“快把那支枪拿来给老总。”
    “还有一支呢?”
    “有一支是真的,今天下午刚被我建斗兄弟拿去。要不,我这就给你们拿去?”甄建梧没有撒谎。
    “妈那个x,你想报信儿?拉出去!活埋!”
    有一个家伙悄悄说:“当家的,他们村枪多!”
    “带走!”
    几个人如狼似虎,拽起甄建梧就往外搡。刘氏哭叫着上前,被他们推倒在地。这个时候西箱房的两个女儿也跑出来,扶起母亲。土匪们不敢声张,把门给锁上,招呼其他土匪撤退。
    刘氏和女儿们一边拽门,一边冲外面不断高声喊:“来人哪!土匪杀人啦!”
    随即,也听到甄建国家那边也在高喊“救人”!
    村里的乡亲们听到喊声,很快集合了30多人,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支土枪,朝土匪撤退的方向,边打边追。土匪也在朝乡亲们射击,边打边退。
    甄家庄是甄平的后代,手艺人居多。编筐编席编篓子,老豆腐小豆腐,种地打猎,样样能人很多。仅是打猎的土枪几乎每家都有,他们的枪法在当地也是非常有名的。
    土匪不敢松懈,来到一片地瓜地里,有的被地瓜藤蔓拌倒,赶紧爬起来再朝甄家庄方向开枪。他们也顾不上甄建梧了,全力以赴,成一线型,边打边退。战斗越来越激烈,枪声响成一片。
    甄家庄的乡亲们无心和土匪恋战,只想把甄建梧救回来。土匪也不敢恋战,一是甄家庄人多势众,二是时间不允许他们,天马上就要亮了。甄建斗一边朝土匪开枪,一边压低了声音喊:“建梧哥-—,你在那儿———”甄建梧此时已经悄悄地趴在土匪脚下的地瓜藤蔓里,感觉到一个个土匪的脚在向后退。听到有人叫他,他答应了一声。这是他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
    有一个土匪见脚下就是人票,骂了一声,冲甄建梧开了一枪,转身跑了。
    枪声渐渐稀疏下来,见土匪跑远了,乡亲们围拢过来,寻找甄建梧。甄建梧已经奄奄一息。大家七手八脚把甄建梧抬回家来,发现那一枪没有击中他的要害,把他的一只胳膊打掉了。等把医生请来,甄建梧终于因失血过多,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甄家大院一片悲声...  ...
   

                八、葬兄弟断然拔坟

    甄建梧惨遭不幸,使甄家大院一家老小大放悲声。甄建国看着兄弟的尸体,听着一家老小撕心裂肺的哭声,仰天长叹,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天那!你不公啊-——你,你为什么要,要我甄家如此横祸不断那?!”在众乡亲的劝说下,甄建国慢慢冷静下来。族中人开始商量处理后事。73岁的甄建国目光呆滞,加上满头白发和花白的胡须,人显得更加苍老了。
    先是买棺材装敛死者,再是设灵堂向亲朋好友报丧,吊唁三天。
    按照当地风俗,女儿是不能打幡摔瓦的,又没有其他晚辈的亲人男丁,只好从近族中找了一个叫甄芳周的代替,代价是给了他三亩肥田。
    提起甄芳周,在几年前还有一段甄建国要过继他做继子的故事。几年前,甄建国自觉年事已高,兄弟那边也没有儿子。于是,也没有同家人商量,就开始准备过继继子。这个人就是甄芳周。当把给亲朋好友的请柬都发出去以后,被焦氏在和甄芳周母亲的闲聊中发现了。焦氏十分气愤,要与丈夫分家,让丈夫拿自己的一半家产去过继。甄建国拗不过妻子,过继之事不了了之。
    现如今,甄芳周提出条件,这种为泄愤而落井下石的行为引起甄家大院人的极度不满。甄建国在这个时候又不能够发作,他控制住自己,答应了这个条件。心里只恨自己前几年看错了人,又自责自己后继无人。
    甄建国饱读经书,对风水一直不信。甄家之所以能够发展到远近闻名的大户,外人都说是他的爷爷迁坟的结果。甄建国半信半疑,也曾经为之自豪过。回忆几十年来发生的一切,甄建国对这种发财的风水已经非常烦感,加上眼前的一切,使他更加坚定了拔坟迁坟的决心。于是,他叫人偷偷地到80里地以外去请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
    那人把甄家大院所有的土地都看了个遍,最后征求甄建国的意见。甄建国明确表示:要人,决不要财!
    那个风水先生告诉了他,有一块地,如把甄建梧埋葬在那里,不出30年,甄家一定会人丁兴旺起来。同时,也敬告他,那块地是只发人,不发财。
    甄建国坚定地表示:我不需要财,我要人!
    三天后,甄家庄的乡亲们发现甄建国把兄弟埋葬在祖坟西面很远的一块地里。
    甄建国告诉家人,将来把自己埋在父亲身边... ...
                                                         
故事大纲(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12:34 , Processed in 0.1171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