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22|回复: 0

传承文化 完善人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4 05: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承文化完善人格

《三字经》、《弟子规》——天下最好的蒙学教材
刘从义
一、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
“教育是穷人除造反以外唯一翻身的途径”,也是富有家庭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孩子的前途不是用钱就能够买来的,鲁侯养鸟式的教育注定失败。而最好的教育是适性的教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适性,即符合人的天性。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当今科学这么发达,但还是造不出一粒种子,哪怕是一颗花生仁。伟大的佛陀也无法造出一粒种子。孙悟空可以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唐僧却只能自己走到西天。这就是“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业障个人了”的道理。你可以替孩子干活,但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千年草子,万年鱼子”,一颗苹果树上结几个苹果可以数得出,但一粒种子种下,将来可能结出多少个苹果,那是谁也不可能算得出来的。
家长老师们应时刻想到,孩子跟种子一样,有他自己的生命力,是西红柿就不可能长成苹果;家长老师们所能做到的,只是根据他们的天性来因材施教,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阳光、土壤、水分和养料等,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我们把孩子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标准件,那肯定是教育的严重失败。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完善人格,让人最大限度的成为人本身,而不是成为工具或标准件。让每个人成就与完善他自己,这就是自由最真切的含义。没有教育的多样化,孩子的精神就少了自由舒展的空间。
《易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这是人伦秩序的基本原则。和谐社会的前提应该是“各正性命”,“和而不同”,即每个人都是独立之主体,而独立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的灵魂。《***宣言》中提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庸》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这才符合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才是多元而和谐的社会。
二、      生命之树常绿
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成为栋梁之材,从而有份好的工作,使生活有保障,这在中国成了一个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爱因斯坦认为:“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爱的感情,那才是最基本的。”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上大学就能成才,这愿望很好,但很不全面。如果把专业知识比作树干,有谁见过只有树干,却没有树根,没有树冠的树?那不是树,而是电线杆、水泥柱!树干是立足社会的专业知识,树根呢?是人格,是德行,是格局,即人生的支点。有根方生,无根便死。“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渡不善之人”,“人的性格即他的命运”,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树冠就是身心与精神境界,即人文,诗、乐、体育和信仰等,它起着充实休闲活动的内涵,恢复生命的完整性进而领悟人生的根本意义的作用。只有具备树根、树干、树叶才是棵完整的有生命力的树。同样,只有具备人格、人才、人文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才有完美的人生。
只要根深叶茂,树木自然会成长为栋梁之材。农民是不会去折腾树干的,而是在土壤与根部下功夫,向下扎根才能向上开花结果。《论语》说:“君子下学而上达”。《大学》阐述人生目的及达到目的的步骤,有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根本点就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本立而道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树头立得稳,不怕树梢做台风(闽南民间谚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非以竞争为手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7 15:30 , Processed in 0.1007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