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56|回复: 2

[蔡礼旭] 小故事大智慧 (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7 19: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3-5-27 19:49 编辑

           焚书坑儒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位宰相叫李斯。李斯的嫉妒心很强,心胸很狭窄。他有个师弟叫韩非子,他嫉妒韩非子的学问,还想把他害死。甚至于到最后还把儒家的经典全部焚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他建议秦始皇把所有圣贤书都烧毁。如此一烧,致使多少人不能闻到圣贤教诲。他只想到自己的学问要比别人高。所以,这一把嫉妒之火烧伤了多少人,烧断了多少人闻圣贤教诲的机缘。正因为他的嫉妒心,毕竟也没有好下场,他跟他的孩子都是被推到刑场腰斩而死,从腰部斩断。所以,害人者到最后一定是害己,嫉妒之人一定也会遭人嫉妒。

管宁割席

古代有一位贤者叫管宁。管宁跟他的同学华歆,两个人在田里一起劳动。地上有一颗小小的金子,管宁没有理会继续干活;华歆看到了,立刻把它捡起来。

另外有一次,两个人一起读书,屋外刚好有人举办婚礼,很热闹,敲锣打鼓的音乐传过来,管宁继续看他的书,他的朋友华歆立即站起来到窗户旁东张西望。当华歆回来之后,管宁拿了一把刀从中间划过去,从今天开始我不跟你做朋友了。管宁从细微之处看到朋友的存心和习气,他可以窥测到,假如他以后进入官场,一定会很危险。

【善】

夫子论善

在春秋时代,孔夫子有两位学生,一个是子贡,一个是子路。子贡因为是大商人,所以常常在其他的国家做生意。鲁国有个法律规定,只要在其他的国家,见到自己的国人被卖去当奴隶,你可以把他赎回来,而奖赏的赎金由国家支付。这样的法律好不好?非常好!唤醒每个国人去爱护、去解救自己的同胞。子贡赎人回到国内,当官府把赎金奖给他的时候,子贡并没有接受,一般人就会觉得子贡很高尚,不要赎金。

但是子贡走到夫子面前,夫子就批评他:‘子贡,你这样做错了。’鲁国人都很贫穷,当他们到其他国家看到自己的国人,他会考量到:‘假如我赎他回来,我去拿赎金,好像比子贡矮了一截。’他就会有所顾虑,因为他拿了赎金就显得没有子贡那么高尚,可是他不拿赎金,经济状况又很拮据,家里生活就有困难。当然他在救人时会有迟疑,这就会有不良的影响,比方说有一百个人救人,其中有一个迟疑了,就很有可能不能把自己的国人赎回来。所以,夫子说:‘你这样做会有不好的流弊产生。’

另外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刚好遇到一个人溺水,子路看到后,立即跳下去把他救起来。被救之人内心非常感激,就把家里的牛送给子路,子路也很高兴,就把牛牵回去。孔夫子得知就称赞子路说,往后鲁国人就会有很多人勇于去帮助别人,解救别人的生命,因为子路的表现能令大家深深感受到行善之人必有善报。一般人会觉得子贡不受赎金比较正确,子路受牛好像没有子贡那样高尚。但是夫子观察事物不是只看现前,还要看以后所产生的流弊;不看一时而要看久远,不看一身而要看对天下的影响。

德化仆人

在春秋时代,有一位贤相叫晏婴。晏婴做出了很多的好榜样,孔夫子对他也非常尊重和称赞。晏婴的一件大衣穿了三十年都没换过,当然那一件衣服看起来还是整整齐齐的,因为‘爱物者,物恒爱之’。你对任何的物品爱惜,它也会回馈给你,会让你使用得很久远。官居宰相者一件大衣穿三十年,请问除了会影响他的家庭以外,还会影响什么?会影响所有的文武百官,所有的人民。所以,当一个大臣他非常廉洁,就可以带动整个社会清廉的风气。

晏婴的马夫,就是帮助他驾车的仆人,每天送晏婴去办公。所以,马夫每次见到人都抬头挺胸,一副很高傲的样子。为什么他感觉得很高傲?因为他为宰相驾车,他就显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就是狐假虎威。

后来马夫的太太知道了,有一天就跟他提出来,她说:‘我要离开你,我要走了。’马夫就很紧张,他说:‘怎么了?你为何要离开我?’她说:‘人家都是尊重晏婴的德行,晏婴宰相既有德行而且谦卑,你根本没有德行还这样傲慢,所以我不想依靠你,我要离开。’马夫听了觉得很惭愧,就跟他太太说:‘我一定改过,你就不要离开了。’他的太太也确实很有见地,懂得要进谏、规劝她的先生,当然她的先生也有肚量接纳太太的意见。后来这位马夫很认真的改过,晏婴觉得他的德行进步非常快速,就举荐这位马夫当上了齐国的大夫。

孟母三迁

在古代,有所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第一次搬家刚好在坟墓的旁边,所以孟子就学会做很多的丧事。孟子的母亲见到之后,赶快搬家。第二次搬到菜市场附近,孟子就学习在那里卖东西,在那里卖猪肉。孟母觉得还不是久留之地,赶快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附近,孟子每天就到学校里去跟大家一起读书,这时孟母才觉得比较心安。假如没有孟母去选择了一个好的环境,孟子就不可能成为世间的圣人。所以,一个人学问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老师确实有直接的关系。

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

孔夫子常常在他的言论中,谈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谈到当时的圣王,谈到当时的社会现象,夫子对此是非常的向往。我们可以从史书中了解到,古圣先王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史书记载,有一天,尧帝走在路上,看到两个人犯罪被抓起来。尧帝看了之后,心里很着急。我的人民为何被关,难道犯法了?他赶快趋步上前,把事情了解清楚。结果一问之下,是因为他们偷了人家的东西。尧帝接着就问:‘你们为什么要偷人家东西?’这两个犯人就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家里已经没有东西吃了,不得已才偷人家东西。’尧帝听完很难受,他就对这些押解的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吧!’当时在场的人都很惊讶,如何可以把君王抓起来?尧帝就说:‘我犯了两个大过失。第一,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才召感上天久旱不雨;第二,是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好,他们才会偷人家东西。’尧帝至诚的反省忏悔,这种真诚心,天地当场都感动,乌云立刻就弥漫整个天空,降下甘露。依报随着正报转,感应确实不可思议。

康熙求雨

《四库全书》记载,康熙皇帝在历代君王中是非常有德行的皇帝。当国家遇到旱灾的时候,康熙会有一段时间斋戒沐浴,斋戒沐浴之后再到天坛祈雨。康熙帝在走向天坛的时候,天空是太阳高照,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当康熙皇帝踏上天坛用他的至诚心诵读祭文,在诵读祭文的过程中,天空就开始乌云密布,念完祭文之后,雨就降下来了。

仲淹立志

宋朝的范仲淹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着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么大?’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他:‘你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完之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父子同心

古代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就是对孩子的期许。像范仲淹就给他的大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范纯仁,期许孩子纯是一颗仁慈之心。

他的孩子长大了,有一天,吩咐儿子押解五百斗麦子回江苏老家。在运送过程中,范纯仁遇到了父亲的一个老朋友。在交谈中,了解到父亲这位故友家庭状况很不好,父母都还没有安葬好,女儿还没有出嫁,所以需要一大笔钱。范纯仁立即就把五百斗麦子卖掉,结果钱还是不够,范纯仁又把押解麦子的船也卖了,这样就解决了他父亲故友的困难。后来他就回京城跟父亲报告,当父子两个坐在同一张桌子旁边,范纯仁说:‘父亲,我把五百斗麦子卖掉以后,钱还是不够。’他父亲抬起头来对他说:‘那你就把船也卖了吧!’范纯仁说:‘父亲,我已经卖掉了。’所谓真正是父子同心。

麦子卖掉了,船也卖掉了。仁德之风传了八百多年都没有衰,就是最丰厚的果报。

仙人吕洞宾

道家有八仙,其中吕洞宾的老师是钟离。钟离要教吕洞宾一个法术,叫‘点铁成金’。钟离就跟吕洞宾说:‘这个方法学会之后,你见到贫穷的人,点一下,就可以帮助他。’吕洞宾又问,此铁变成金子以后会不会又变成铁?钟离说:‘五百年之后会变回来。’吕洞宾说:‘那岂不是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这种事我不干。’他的老师说成仙要积三千功行,他这一念心三千功行都圆满了。因为他不是只想到当下的人,五百年后的人他都能够去爱护,代表他的心非常仁慈。

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范仲淹先生当初在一座寺庙的房间里读书,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堆金子。他当时还很穷,我们常说的饘粥糊口,煮一锅粥,煮完之后让它自然凝固,就黏在一起变成一大团,再用刀切开,一餐吃一块。在如此穷困的状况之下,发现了一堆金子会如何处置?完全不为所动,把它埋好。后来考上功名,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

以后遇到一个因缘,这个佛寺知道他已经功成名就,就去找他化缘。范仲淹说:‘好,我捐多少多少钱。’听到的人很惊讶:‘你现在也没有这么多钱。’他说:‘到寺庙里的某一个角落去挖,那里有一袋金子。’真的去挖,就是那一袋金子。一个人还没有名、没有利的时候,他对名利都能够不为所动,这是读书人真正的功夫。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有这样的功夫,才能在如此复杂的官场中,‘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量大福大

范仲淹先生家里,有一块非常好的宝地,就是所说的龙穴。一般人会用来做什么?赶快把祖坟葬在这里,以后子孙会发达。范仲淹先生没有这样做,他把这块地捐出来建造学校,这块地在苏州现在是一座高中的校址。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他兴建大利不为自己,让更多的人生活在这样的风水当中,依山傍水,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心量愈大福愈大,所以现在一千年过了,他的子孙、家道还是很兴旺。

叔敖埋蛇

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庄王有一位很有名的臣子,叫孙叔敖。孙叔敖为人很仁慈,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条蛇有两个头,是双头蛇,他立刻就把它打死,打死之后埋起来,然后就哭哭啼啼回家了。因为他们当地有一个传言,只要见到双头蛇的人一定活不了。因此,他一见到这条蛇,就不希望别人再见到,所以把它打死之后埋好。但是他想到自己活不了,对父母不能尽孝了,那时候他年纪还小,所以就一路哭回去。结果他母亲听完很高兴,我相信他的母亲也是懂道理之人,她说你念念都是为别人,不会有难的,不要担心。后来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大臣,得到楚庄王的信任。

太宗纳谏

有一次,有一个臣子长篇大论地批评唐太宗。批评完之后,这位臣子就出去了。旁边几位大臣就跟皇上说:‘皇上,他所说的多数都是假的,您为何不责罚他?为何不制止他的话?’唐太宗就说:‘他说十句有两句对的,我就采纳。假如我去制止他,这样一传出去,说皇上对别人的谏言还会反驳,还会批评。此风一起,以后谁敢谏言?’唐太宗能够看得这般深远,能广纳众言,再自己去判断,这样就不会堵塞忠臣对他的劝谏。唐太宗面对别人讥毁的时候,他是持这样的态度。所以,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高。

颜渊之乐

孔夫子很赞叹他的学生颜渊,颜渊具备很好的德行。在《论语》里孔夫子赞叹颜渊是‘不迁怒,不贰过’。颜渊的改过能力很强,而且他不会发怒,忍辱的功夫也非常好。颜渊又能做到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颜渊确实做到修身的功夫。在《论语》里同时也提到颜渊是‘无伐善,无施劳’。颜渊从来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炫耀自己的优点。他很谦卑,懂得把功劳让给别人,总觉得那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贰、教化实例

【孝敬篇】

教孝要以身作则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孝道的重要,就要开始教育孩子。孝要如何教起?最省力最简单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她学习《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到学了就应该要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与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诫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

刚好五一放假,她回到家里,也恰巧遇上了她的生日。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分孝心。她也是用同样的态度,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因为刚好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然后对她的父母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了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向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儿子刚好在旁边观看,不由自主就走到父亲的身边开始帮他父亲按摩。她有没有跟孩子说话?没有。孩子只是看到妈妈在拜外公、外婆,在行孝道,这种身体力行的力量,无形中就给孩子很大的震撼。因此,孩子不由自主觉得,自己不做点什么,好像对不起父母,所以就去帮父亲按摩。

后来,那位老师回家时,一进门,孩子就对父母说:‘明年我生日时,我也要拜你们。’所以,最省力、最见效的方法的是什么?‘以身作则’。

教孝要亲师合作

教孝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跟老师要密切配合。《弟子规》中提到‘晨则省,昏则定’,所以幼儿园的孩子学完之后,隔天就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有没有睡好?’假如父母一听完,摸摸儿子的头,今天你是不是发烧了?那将会如何?现在很多的父母很喜欢开玩笑,但是玩笑也不能乱开。当孩子严肃、恭敬地向父母问安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做?要成全他的孝心:‘你真乖、真好,好孩子。’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去教,这样孩子就会做得很欢喜,慢慢地自然就会养成习惯。

小朋友在一起上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问他们:‘这个星期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

有一个孩子才两、三岁,他上完课之后回到家里,就跑到浴室里。他的妈妈知道他一定是去找洗脚盆要来装水,所以冲到孩子前面把盆子藏起来。后来我就跟她说,你这样做不对,因为你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当他去端洗脚水,给你洗脚的时候,你要表现得很欢喜,然后给予他肯定、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你现在不让他端水给你洗脚,他的孝心就无法增长。人的善心就像小草一样,日日滋润,它就茁壮成长。

她对我说:‘他把水弄倒了怎么办?’我说:‘弄倒了更好!’弄倒了之后,你就对孩子说:‘小明,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你是否知道今天为什么会弄倒了?就是因为你的手没有在两边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这一点。’就可以这样教他,使孩子同时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唯恐孩子犯错,其实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都是教导他如何做事的好时机,引导他正确地做人做事。

有一位母亲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水给她洗脚,她非常欢喜。她说她把热水器的温度调到最低,然后让孩子端了一个星期,之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所以她说她泡了一个星期的冷水脚。这位母亲很有智慧,等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掌握了,她再慢慢把热水器的温度调回来。

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成全孩子的孝行。因此,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如此配合,孩子的行为养成就会很快。

有孝心的孩子学习一定好

有一个老师说,有一个家长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刚好是暑假结束的时候。她跟老师说:‘张老师,谢谢你。我的女儿在暑假期间进步特别多。’这句话有玄机,一般孩子退步最快的是什么时候?暑假有一个多月,刚放完暑假,孩子就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若想把他拉回来是很辛苦的。需要整顿一段时期,才能逐渐转变过来。结果这个家长居然说孩子进步很多!家长接着举例说,有一天我在睡觉,因为太累了,躺着还没盖被子就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被子已经盖好。谁帮她盖的?孩子帮她盖的。结果一走出房间就闻到面的香味,就问:‘你爸爸回来了吗?’孩子说:‘爸爸还没回来。’她接着又问:‘那怎么会有面?’小女孩说:‘我煮的。’她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有煮过面,你为什么会煮?’小女孩说:‘我常常看妈妈这边抓一点,那边抓一点,所以我今天也尝试煮煮看,尽一分孝心。’

那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这碗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不过她母亲说确实煮得很好吃,因为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做好。

       这个小女孩学会了什么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孝心。一有孝心,所有的行为都会变化。细心关怀,体恤到父母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所需,所以会盖被子;怕父母醒来没饭吃,还会煮饭。当孩子经常做一些事帮助父母时,她做事的能力就会不断向上提升。孩子的孝心一打开,很多行为就能很自然的向好的方面发展。

我们推展读经的老师,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有品德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绝对不是父母拿着鞭子在旁边督促,学习都很主动。有一个老师的班级本来都是全校倒数第一,教导读经才半年的时间,学生都是名列前茅。校长太惊讶了,才请我们去跟全校老师演讲。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品德的根本在于孝道。

教孝要夫妻配合

夫妻要互相配合教育孩子的孝心,培育孩子的孝行。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就容易增长孝心。比如先生对孩子说:‘孩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讲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讲到眼泪都流下来,那他的儿子也会深受感动。你要告诉孩子,你母亲怀孕的时候吐得很厉害、很难受,连饭都吃不下去。‘儿在腹中,母负身重’,你想你有多重,你妈妈每天无怨无悔怀着你,还要上班。到生产时,要付出极大的痛苦。生下来之后,无微不至照顾你,有一次你生病时,你妈妈几乎两、三天都没睡觉。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一经提醒,孩子那种知恩的心就会生起来。知恩就能报恩,孩子就会感受母亲的恩德。假如是太太,就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不用孝顺妈妈,但是不能不孝顺爸爸。’就要把父亲从小对孩子所有的付出都告诉他,小孩才能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相互配合教育很重要。

现在很多做母亲的,不但没有把父亲的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的面前数落父亲。你看你爸爸如何如何,如此一讲,孩子对父亲就很难生起恭敬心。为人父者,连孩子都瞧不起,就很容易自甘堕落。所以,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言语要特别慎重,不要把先生的过失说出来,反而要夸奖先生的优点,夸奖先生对孩子的关心照顾。先生一听就会感动,会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尽心尽力朝这个方向努力。做父亲的在孩子面前要有尊严,而这一分尊严会推动他的人生健康成长。

一日护蛋活动

我们曾经给孩子举办过一个活动,让他们拿一个鸡蛋,然后放在身上,此为‘一日护蛋活动’。告诉同学们,今天都体验一下保护一个鸡蛋的感觉,只要一天,看能不能把它保护好。结果孩子一开始小心翼翼,差不多过了一、两个小时就忘记了。所以,就听到很多‘啊!’的声音,到当天最后一节课,没有破碎的鸡蛋所剩无几。老师就引导他们,你看你才守一天就守不住了,假如妈妈像你一样,每天蹦蹦跳跳,你一生出来就会这边青一块,那边紫一块。所以,母亲十个月都要很小心谨慎的保护你,而你的体重却一天比一天加重。

母亲在怀胎的时候会有生理反应,会呕吐吃不下饭,虽然如此,还勉强自己一定要把食物吃下去。为什么母亲没胃口,还要把食物吃下去?为了让她的身体吸收营养之后可以输给胎儿,所以纵使她很难受,也会勉强自己把食物吃下去。所以,诸位小朋友你是否可以偏食?你看妈妈为了你,都愿意把食物吃下去,你也应该回馈妈妈,不要偏食,该吃的、有营养的要吃下去,让身体强壮,让妈妈欢喜。我们这样引导,孩子就会感同身受。

怀胎十月的时候身体就会逐渐加重,走起路来很不容易。我们也曾经用篮球给孩子做过示范,让他去感觉,因为很多事你都要去亲身体验,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我说:‘产房生产的床边有两条钢柱很粗,结果这样粗的钢柱都弯曲了。诸位小朋友,是什么力量使这个钢柱变弯了?’小朋友就说:‘痛的力量。’因为母亲生产时会产生巨痛,所以双手抓着这些钢柱,日积月累,钢柱都被这些力量拉弯了。生产时的痛比癌症还要痛,很多癌症病患者为什么自杀?疼痛到不能忍受。母亲居然能承受比癌症还要严重的痛苦!待孩子降生之后,母亲的第一句话、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孩子是否健康?母亲对于子女的疼爱,可以将无法忍受的疼痛完全抛在脑后,如此的恩德,我们这一生都要牢记在心上。

循循善诱教恭敬

有一位老师,她的孩子在门口给她敲门,她的婆婆(孩子的奶奶)就走过来,可能是要叫孙子吃东西。结果她孙子马上就顶撞了奶奶一句话:‘你别吵了!’孩子对奶奶不恭敬。教育非常重要,要‘慎于始’,一经发现就要赶快处理,不然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这位老师很敏感,立即开门对她的孩子说:‘向奶奶道歉。’立刻纠正他讲话时的不恭敬。孩子死都不道歉,不愿意道歉。结果她的婆婆就说:‘天气这么热,还道什么歉。’此时,是在考验我们为人父母的智慧。

看到孩子不愿道歉,母亲马上就说:‘妈妈,孩子没有教育好是我的责任,我给您道歉。’妈妈的话才说完,儿子眼泪就掉了下来。眼泪掉下来意味着什么?惭愧心由衷而生。接着母亲又告诉孩子:‘你看,你对奶奶这样不恭敬,奶奶却念念都想到你,怕你太热了,你是否看到奶奶的心都是时时为你着想。’当媳妇的帮奶奶说话,奶奶听了以后很感动。所以,婆媳关系因为这件事有很好的发展,因为奶奶觉得媳妇知道自己的心。

紧接着妈妈就跟孩子说,你今天晚上要写日记,好好反省一下。这个孩子晚上写日记,说他有两个‘我’,一个是很善良的我,一个是不善良的我,那个不善良跟善良在那里拔河。小小年纪心中会有如此挣扎,长大以后就有更多挣扎。但是假如孝心从很小就根深蒂固,他的人生就不会如此矛盾,也不会因为不恭敬、坏脾气做了一些让自己后悔之事。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为人父母要很敏感,立刻教育。

长养孩子的恭敬心

很多读经的孩子,都薰习圣贤的学问。我们问他,为什么要读书?他们会回答说:‘我要作圣人,因为读书志在圣贤。’老师跟他们规定,每天七点要念《弟子规》,所以他们都是六点半就起床,每天固定七点就开始读诵。在过年期间孩子睡觉比较晚,父母唯恐孩子睡不够,就把闹钟转慢一个小时。结果孩子在六、七点的时候醒过来,一看闹钟才五点多,又继续睡。后来觉得不大对劲,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时钟。因此他就走了出来,一看已经快八点了,孩子立刻放声大哭说:‘快八点了,我还没念《弟子规》。’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这其中还包含了对于老师的恭敬,对于自己的承诺,不敢忘失。

所以,父母这样做好不好?不好,这是反教育。虽然少睡一点时间,但是孩子却形成了很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甚至这也是对老师的恭敬、对圣贤教育恭敬的态度。

跪谢亲恩

海口有一位学生,他的老师很认真教他们《弟子规》,所以他过年回家,就想着要礼拜父母,感谢父母这一年对他的照顾。这个孩子就端了两杯茶,在房间里准备走出来,在他还没有端出来以前,感觉得心里扑通扑通的乱跳,有些胆怯。结果还没有走出来,就来了一些客人,他便更退却了,愈来愈不好意思。不过他又鼓起勇气,想起老师的教导,我们要认真去做。所以,就把门打开,直接走到父母面前,孩子就突然跪下来。所有的亲人本来还在聊天,孩子这一跪下,一片寂静。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所有的人很自然的都闭口不言。然后这个孩子就说:‘感谢父母这一年来的养育之恩,在这新一年的开始,祝父母健康长寿。’说完就给父母顶礼三拜。结果旁边的人看了都很受感动,孩子的行为也在影响大人。

这个孩子回学校以后,写了一篇文章,他说他要去感谢父母的时候非常紧张,但是他一跪下去的时候,突然觉得脑子清醒了。所以,跨出第一步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有勇气敢于跨越出第一步,就会愈做愈好。

孝敬是成功人生的阶梯

我每次给孩子们上课,第一节课我就画了一张图问他们:‘诸位小朋友,这是什么东西?’我跟学生说这是冰山,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一角只占冰山的百分之五。我问他们是否见过冰山?他们都说见过。我告诉他们,你们见到的冰山只是冰山的一角。全部的冰山百分之九十五在海底,还没有开发。人的潜力就跟冰山一样,大部分都被埋没了。怎样才能把这百分之九十五开发出来?老师今天送你们两把开发潜能的钥匙。第一把是‘孝顺’,第二把是‘礼貌’。礼貌的本质就是恭敬心。我告诉他们,古代舜王就是因为孝顺,所以智慧很高。不但智慧很高,还因为他的智慧和德行赢得全国人民的爱戴、推崇以及效法,所以他的潜力发挥得非常好。第二个是礼貌、恭敬。我跟小朋友说,老师因为很有礼貌,所以认识卢叔叔,就能学到他的智慧和经验,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开发出来。

那一节课讲完了,孩子们都有转变。从那一天起,看到老师、其他家长时,孩子们都会鞠躬问好。因此,教人之善勿太高,从最浅近处教起!只要肯鞠躬,鞠到最后,就由外化到内了。很多人都说,有些人去行善都想要得到好的果报。想要有好的果报有什么不好?只要他做出来的事,可以让其他人得到好处,就是‘见人善,即思齐’。他最初行善是有目的,后来看到很多可怜的人,他那颗本来善良的心就自然引发出来。假如我们只站在旁边说,他是有求而行善。我们只是在看别人的过失,自己却停在原地不动,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人家!所以,当别人已经在行善,无论他有求、无求,我们都应该称赞,随喜功德。那行善的人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自然而然愈做愈欢喜。这就是我送给孩子们开智慧的两把钥匙。

何时可以开智慧?这两把钥匙没有年龄的限制,八十岁也行。我在杭州演讲时,有位长者七十岁,我讲到第四天,在中场休息时,他过来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蔡老师,人生的第一课是孝道,我七十岁才开始上。’有开始就不晚。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明白道理,真正去做,这一生绝不空过。

我在上海演讲时,第一天刚好把‘入则孝’讲完,有一位长者六十岁,带着儿子一起来听。第一天上完课,吃饭以前,他就到我们老师这边,心情很激动。他说他终于知道他修身十多年,为什么还觉得修不上去?怎样学都觉得这一颗心还是不够真诚、恭敬,一直找不到原因。听完‘入则孝’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第一层楼没有盖好,就盖第三层了。他从前摇摇晃晃就是没有基础,现在终于找到原因。理得而心安,从此以后,他所跨出的每一步才会扎实有力。

勿忘至亲恩德

有个小女孩跟母亲吵嘴,自己就跑出来,不再回家去。整天都没吃饭,饿得半死,走到一家面摊前面,她看着那些面直流口水。面摊老板娘一看就把她叫过来,她说:‘来!我煮碗面请你吃,不要钱。’当那个小女孩在那边吃面的时候,突然就掉下了眼泪。老板娘问她:‘你哭什么?’她说:‘你对我这么好,还亲自煮面给我吃。我跟妈妈吵架,我就跑出来了。’老板娘跟她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你就感动成这样,你妈妈帮你煮过多少碗面,你为何都忘记了?’所以,人在意气用事时,往往会忘了父母的恩德,忘了所有爱护我们的人的恩德。

父孝子贤

祭祀要尽心诚意,祭祀的仪式不一定要很复杂,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做一个榜样让孩子来学习。有一位父亲很孝顺,侍奉父母非常周到,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固定时间去扫墓,他的两个孩子都看在眼里。有一天幼儿园发给他们一人一颗糖果,都是很好吃的糖果,孩子们没有当场把糖果吃下去,而是拿回家给爸爸吃。他父亲看了也很感动,儿子就说:‘爸爸,爷爷、奶奶在的时候,你每次有东西都会先给爷爷、奶奶吃;纵使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了,你也常常还带东西去祭祀,今天我们学校发了两颗糖果,我应该让给爸爸吃。’

事死者 如事生

‘事死者,如事生’。侍奉已故父母的态度,跟在生前的态度,绝对没有两样。父母对我们的期许跟教诲,绝对不会因为父母离去而有所改变,甚至要更加努力才对,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一位小朋友刚好他的外婆去世了,他们坐在灵车里,他的舅舅端着他外婆的骨灰。在路上比较颠簸,他的舅舅马上就跟开车的人说:‘你开慢一点,因为我母亲不习惯坐快车。’孩子看了也很感动,回到学校就跟老师说:‘老师,我舅舅的行为是不是事死者如事生?’所以,我们不要轻视孩子,孩子是很有悟性的。

【感恩篇】

饭前感恩

孩子常常把他们所学到的表演出来。有一次,一个孩子的家族聚餐。一说开饭,这个孩子立刻就合掌,口中念念有词。所有长者本来筷子都要夹下去了,看到他这样专注,就都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把眼睛睁开,这些长辈说:‘你刚才在做什么?’他说:‘因为饭前我们要感恩。所以,我刚刚在念,感谢父母生我养我育我,感谢老师教我训我,感谢同学陪我一起成长,感谢农夫辛勤的工作及所有付出的人。’这餐饭还没吃,孩子的行为教育了当场所有的大人。当孩子所做出来的行为,能够影响到众人时,他就会感觉到他跟社会息息相关,他也有能力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除了自己的父母要爱护,他人的父母要尊敬之外,我们还要继续引导孩子,要尊敬每一个行业的人。有个小孩,他的母亲叫他跟门口的保安人员敬礼,说叔叔好!不管怎么说,孩子就是不肯敬礼。为什么一个孩子才四、五岁,却连给一个长辈鞠躬都不愿意,原因何在?一个小孩子分别心如此重,是受到上一代的影响。当我们无形中对于收入比较低的人,表现出轻慢的态度时,孩子就在学。母亲警觉到这一点,所以就站在那里说:‘你今天不给叔叔鞠躬,不能回家。’孩子脾气也很倔强,依然不肯敬礼。接着母亲就跟孩子说:‘所有的人、所有的大人都在为社会付出,从总理到保安的叔叔。你看,是他们帮助我们守卫家园,我们的生活才有安全。而最不需要被尊敬的人是谁?就是你!你对家、对祖国、对社会还不能做出奉献,你还如此傲慢。所以,我们应该要感谢这位叔叔。’孩子终于恭恭敬敬给保安人员敬了礼。母亲抓住这个机会,降伏了孩子的傲慢心。所以,我们应该对各行各业都平等对待,从他们付出的精神中,去引导孩子知恩、感恩、报恩。

感恩是和谐相处之本

在学校,有位叔叔每天来帮他们换饮用水,水瓶相当重。有一天,一位学生对老师说:‘老师,帮我们每天换水的叔叔很辛苦。’学生提议:‘老师,我们明天是不是应该谢谢这位叔叔?’老师听了很欢喜就说:‘好!我们明天来谢谢这位叔叔。’第二天,当这位叔叔走进来时,面无表情,每天都是例行公事。学生一看他走进来,就集体对他说:‘叔叔好!’换水的叔叔愣了一下,只是点点头。以后这位叔叔再换水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说:‘谢谢叔叔!您辛苦了。’这位叔叔立刻露出会意的微笑。从此以后,换水的叔叔只要到了这班同学的教室,马上就露出满意的笑容。所以当我们敬人,人就会尊敬我们;当我们处处感谢他人,人与人就会相处得非常和谐。

习劳知感恩

一般的小孩在过生日时,第一个念头会想到什么?想到要去哪里开party,想到能获得多少礼物。我们接受中国文化薰陶的老师,会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孩子。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应该要好好的为父母做些事。

有个小孩回家以后没有要礼物,她对母亲说:‘我要亲手做一道菜给妈妈吃。’妈妈当然也很高兴。这个小女孩一进到厨房,因为身材不高(她是四年级的孩子),就拿了一个板凳站上去。如果我们让孩子做事,他的大脑随时都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他会自己想办法。站上去以后,把油倒在锅里,油马上溅得很高,所以她立刻拿了一副大手套戴在手上,继续煮菜。因为小黄瓜放下去,油溅得就更高,她怕危险,怕油溅到皮肤上。所以,她又跑到父亲的摩托车上,把安全帽套在脸上,这是名副其实的全副武装,最后终于把那道菜炒好。当她汗流浃背的把那道菜端出厨房,我相信在那一刹那,她的心境已经转变了。从今以后,她再吃母亲给她煮的每道菜,会不会挑三拣四?不会!她会感谢母亲的付出,所以习劳才知感恩。

【诚信篇】

诚信要从小教起

有一次,有一个孩子把衣架子用坏了,其实衣架子坏了好不好修?用手扳一下就好了。但是他们不懂就很紧张,唯恐被处罚,所以对旁边的同学说:‘不要告诉老师。’其实老师就在旁边,马上走过来,他吓了一跳。孩子都还小,只要你适时的教导他,他的观念立刻就转变过来。后来老师跟他说:‘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损坏衣架并不严重,不告诉老师才严重,以后你就无法赢得老师对你的信任。所以,有错要勇于承认,‘过能改,归于无’。老师接着说,你所犯的错误,能将其改正过来就很好,而且又能学到如何把一个损坏的东西修好。老师要有耐心,和他一起把衣架修好。所以,我们要掌握好机会,孩子可能就由此建立起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

勿轻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小朋友,送给同学一枝铅笔,那位同学很高兴,拿了以后把铅笔削一削,就开始写作业。隔天,那位小朋友就问送给他铅笔的小朋友说:‘你今天跟我玩吗?’小朋友很单纯:‘我今天不跟你玩,那你把铅笔还给我。’小孩子就把那枝笔还给他。接着又说:‘我要那枝没削过的。’那小朋友又拿了一枝没削过的。他说:‘不是这一枝,要我昨天给你的那一枝。’老师看到了这种情形,就赶快过来进行机会教育。老师告诉送铅笔的小朋友:‘凡出言,信为先。你已经把铅笔送给别人了,东西就已经不属于你的,你没有资格再跟人家要回来。’你在未送给他以前就要衡量,你送给别人是否真的愿意?或者你今天要送给人家东西,在答应别人的时候,首先要衡量你的能力是否能做到?假如你的能力不够又答应了别人,到时就一定会失信。而且在答应别人的时候,除了衡量能力,还要再考量到你答应同学是否符合校规?可能学校规定不能这样做,但是你还是答应了同学,那就是不对的。所以,要符合校规,符合国家的法律,要从这些地方去思考。凡是属于正确的行为,我们又有能力做到,才可以答应同学。因此,‘勿轻诺’的态度,也是要随时随地的指导学生

【习礼篇】

老师教礼貌

我遇到很多家长,他们都跟我说:‘我这个孩子天生就没礼貌,天生就不会向长辈问好。’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当然没有道理,把家长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有个孩子才两岁多,到我们的中心来。他的母亲说:‘这个孩子都不跟老师问好。’我就跟家长说:‘假如你觉得孩子从小有礼貌很重要,那今天我们两个配合一下,你就先到外面去,我跟这个孩子沟通一下。’我就对她的孩子说:‘假如今天不跟蔡老师问好,不能回家。’结果他就开始流眼泪,我赶快叫他妈妈离开他的视线,他就开始放声大哭。我立刻把他抱到房间里去,把门关上,然后我把他放下来说:‘今天你如果不问好,决定不能回家。’他看我这样坚定,愈哭声音愈大,这时你不要跟他发脾气,我就找了一张椅子坐下来:‘来!你尽量哭,没有人会帮你。’他开始不只是哭,双脚开始在踏地板,这时是要考验我们的耐性,其实他那种哭闹是在探索你的底限到何处。那个孩子就大哭大闹,还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突然间就从他的嘴巴里冒出一句话:‘蔡老师再见!’我那时真是快要笑出声来。但这时不能笑出来,要严肃。我告诉他:‘你看,做个听话的孩子,一点都不吃亏,我们所学的东西就要马上做到,要跟长辈问好。’接着我就把这个孩子抱出去,他就跟母亲回去了。

这个孩子第二次再到我们中心来,一看到我就问好,然后走到哪里,眼睛的余光都在看我的态度。为什么教孩子要恩威并济?一定要有威严,孩子才不会造次,才不会目中无人。

礼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优美的媒介

学礼一定要从小做起。对人见面的微笑,是国际性的语言。假如孩子从小对人就没有善意,你要叫他笑得很真诚天真,还真困难。要给人家鞠躬,要鞠得很真诚,也不是很容易。我们给孩子安排的课程中,光是鞠躬就鞠了两、三个月。鞠躬鞠到他身体弯下去的时候,是出自内心的一种恭敬。因为任何一个动作,对内心都会有一种互动,心就会愈来愈谦卑,愈来愈恭敬,这是从外慢慢内化。

有一个孩子才四岁多,我们教他一种礼仪,就是用完餐起来时,一定要跟同桌的人说:‘大家请慢用。’才能离开。这个行为是否重要?人是群居的,绝对不可能一个人独自生活。在群居的生活中,你的礼仪愈周到,与人的相处就愈不容易产生摩擦。比如说,今天你跟同事去吃饭,你先吃完了,一句话也没讲就离开了,那就失礼。坐在你旁边的人就会看看别人说:‘他今天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了?’毕竟大家是团体生活,互相打个招呼,人家才不会觉得很唐突。所以,让孩子从小养成时时能跟人打招呼、问好的习惯,对他来讲就很重要,他会时时想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幼儿园的每个孩子都这样做,而且连老师也跟着做,就会做得很好,会形成风气。每次老师站起来,向所有的小朋友鞠躬说:‘大家请慢用。’小朋友都笑得很开心。为什么?他们觉得很欢喜,大人跟我们一样都要做,心里很服气。假如只要求小孩做而我们不做,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做给小孩看。

有一天刚吃完饭,只剩下一个小朋友还没吃完,这个孩子才四、五岁。结果他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说大家请慢用,旁边的老师都笑起来。我们从这里看到孩子的天真。一个人求学问,一开始不是学变通,而是先学老实。他如此老实,以后一定会依教奉行。

有一次,老师在教导孩子礼仪,教他们敲门要敲三声,而且不能敲得太急促。太急促,声音传递给屋里的人,他就会紧张。刚好他又在忙其他的事情,一时间不能来开门,他的心就会砰砰跳。所以,敲门也要和缓,敲三声。开门之后,接待客人要先鞠躬:‘阿姨好,叔叔好。’当我们的教学跟生活结合起来时,孩子会学得很有兴趣。所以,门一开,六个孩子同时说:‘阿姨好。’结果这个阿姨连门都不敢进来。她说:‘受宠若惊,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盛情接待过。’她一进门,孩子争着帮她拿拖鞋,让阿姨一进门直接可以穿上。所以,每一种礼仪都含有为别人着想的意思。

阿姨一进门,孩子就说:‘阿姨,您请坐。’就引阿姨到这里坐好。坐好之后,马上去倒水,然后又:‘阿姨请喝水。’这就是待人之礼。当您的孩子这样去接待长者,接待客人,客人与长者的印象如何?他会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家教,很有教养。

吃饭的时候,一定是长者先坐,晚辈才坐。我们和小孩一起吃饭的时候,小孩还会帮助长辈夹菜。有一个孩子来此地学习两个星期,回家之后,跟家里人一起吃饭,刚一开动,他就帮爷爷、奶奶夹菜。本来爷爷、奶奶还不是很认同中国文化,但他这样一做,他们就体会到,这两个星期的教育有很大的变化。小孩处处先想到谁?长者,先想到爷爷、奶奶。所以,长者慢慢的就会接受,用中国的传统教诲,来提升小孩处事做人的能力。

我们在教导小孩的同时,还会告诉他们,坐有主位,他就知道哪一个位子应该让给长辈。主位都是具有领导身分的人所坐的位置,这个位子大部分都是正对门口。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把主位让出来,当老师进来了,他们会先站起来,等老师坐了,他们才坐下。刚好那一天我从杭州回来,我一进去,他们也站起来,当我坐到主位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转那个桌子,我就问:‘为什么转桌子?’他说,‘因为我们那个桌子有条纹,那个条纹一条一条对着主位是不礼貌的。’他们一看我坐下去,就把桌子转到没有条纹的方向。所以,孩子不只是成就了恭敬心,还成就了他的细心、观察力,如此一点一滴的提升。

家教从小养成

我父亲给我取蔡礼旭这个名字,对我有很大的约束力。每次人家叫我,假如我很无礼,就对不起我的名字。所以,这个名字也成就了我,教我要时时对人有礼貌。不只是要有礼貌,礼貌还要像九颗太阳一样,把光芒照射出去。

这个名字也带给我很多趣事,以及伴随着我的成长。因为我从小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听到长辈的声音,无论我人在何处,一定会走向前来,给他深深一鞠躬:‘叔叔好!阿姨好!’

所以,孩子的礼貌很重要!这几天的课程中,提到我从鞠躬的礼节得到了很多好处,所以从小要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有一天,我坐电梯时,进来了一位女士,我马上问她:‘请问你上几楼?’我给这位女士按了楼层按钮。刚好跟我是同一楼层,在坐电梯的过程中,我还向她问好。有一次,有位同修坐电梯,碰到一位小姐进来,就问她:‘请问你上几楼?’那个小姐听到他这样亲切的问候,坐电梯时一直都保持微笑,而且到了以后,这位小姐还坚持要让他先走。因此,当我们伸出友谊之手,一定会赢得人家友谊的回馈。

学礼

一所幼儿园教导孩子如何接待客人,一个一个来练习。所以,经文不只是要讲解,还要实际带动孩子来操作,让孩子重复练习,熟能生巧。一天,巧妙的安排,中午吃饭时来了一位阿姨。她要走进教室门以前,所有的孩子本来在吃饭,统统停止,放下碗盘和筷子,争先恐后去接待客人。其实当他们能学以致用,就会学得很欢喜。这位阿姨走到门口,六个孩子排成一排,同时鞠躬说:‘客人好!’这个阿姨不敢走进来,她说:‘受宠若惊!从来没有被这么隆重的礼仪接待过。’接着她说:‘假如下一代的孩子都这样,我们就很欣慰了。’

长者立 幼勿坐

有一个小女孩,她才两、三岁。有一天,跟她父母、外婆出外旅游,在公园里,她父亲坐在那里看报纸,小女孩坐在一个板凳上面。突然她的外婆走过来,结果那个小女孩就迅速跳起来,因为那个椅子比较高,她马上跳起来,没有站稳就跌倒了。她的外婆、父亲都觉得很奇怪,赶快把她扶起,问她:‘你为何跳起来?’小女孩说:‘长者立,幼勿坐。’因为外婆来了,她就赶快跳起来。父亲觉得很汗颜,外婆走过来,他无动于衷在那里看报纸,两、三岁的女儿却起身为老人让座。所以,后生可畏,面对这些学圣贤书的孩子,我们也要跟他们一样好好学习,落实《弟子规》。

入虚室 如有人

现在有很多孩子,到别人家里,可能主人到厨房去忙,小孩就四处参观。这样对不对?不对,这是对主人不尊敬的表现。尤其主人的卧房更不可以乱进入。这些都要给孩子做出提示。比如说很多房间他都走过了,如果主人发现有东西不见了,他就是第一嫌疑。我曾有一个朋友,小时候到同学家去玩,结果同学爸爸的房间里有一笔钱不见了,隔天他的同学就指着他说是他偷的。他在全班同学的心里被贴上了一个小偷的标签,百口莫辩。因为他无法证明自己没拿,而且他确实进去一段时间才出来。所以,我们要时时警惕,要避免嫌疑,不要被人误会。‘入虚室,如有人’,这是避嫌。

【生活篇】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有个小孩在家里从来不扫地。有一位长者进了他家,就跟他说:‘地如此脏,为何不扫一扫?’小孩就说:‘我这个手是用来扫天下的。’口气真大!很多小孩说以后要当大官,要当大企业家。结果看他的房间乱七八糟。这位长者就跟孩子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连屋子都扫不好,如何能够扫天下?同理,连自己的卧房都整理不好,又如何能当企业家?

《弟子规》也是管理学,是基础管理学。有条不紊的习惯要从幼小时开始扎根。家长不要只想着以后让他学企管,他就会了,现在要先打基础。一个企管硕士来应征,然而他的家里、房间都很零乱,这样的人你是否敢任用?所以,他学到的管理学都是纸上谈兵。

卢叔叔曾经跟我说过,他到分公司去巡视,一定会去看看这些分公司的主管,他的桌子是否整理好,他的档案是否都归档了。假如连这些小事都不能处理的有条不紊,公司的工作就很难循规蹈矩去完成。所以,小地方大学问,都可以从细小之处,看到一个人的心是定或是乱的。

因此,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能力,一定要从小扎根。一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火眼金睛,一看就得知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火候到何程度,欺骗不了他。所以,很多人觉得:我用大学、用硕士的文凭,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假如他做人做事不好,肯定不会被这些很优秀的企业家所录用。因此,为孩子往后能到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企业去做事,现在就要把基础打好。

从小要教孩子做家事

小孩最强的能力是模仿。我的外甥差不多在两岁左右时,有一次,他母亲在擦桌子,刚好离开一会儿,他就拿起布在那里擦。结果我姊姊走过来,就对他说:‘俊玮,这么小就懂得帮妈妈擦桌子,真是个孝子!’孩子听到妈妈的话,抬头挺胸,擦得更起劲。妈妈接着又对孩子说:‘我们擦桌子,假如把边角都擦干净了,那就擦得很圆满。’一来成就孩子的孝心,再来藉此机会教导孩子如何把事情做好。什么时候教?一岁、二岁都能教。当他养成习惯,从小就会很勤快,其实我们已经帮助孩子奠定非常好的做人做事的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孩头脑特别好,交代他办事特别灵活,这样的小孩往往在家里都很认真帮忙做家事;因为他做事的经验愈丰富,就得到愈多的锻炼。

孩子为什么会懒惰?根源何在?假如当孩子帮助妈妈擦桌子时,这位妈妈跑过去气冲冲的说:‘哎呀,你搞的什么!走开,不要在这里捣乱。’孩子以后会不会来帮助做事?不会了。所以,做父母的要抓住机会教育,不然很多好机会就当面错过。等到孩子已经都不会帮你做家务事了,那时你再生气也无济于事。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一定要愈早愈好,因为一旦养成懒惰的习惯就难以纠正。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你只要把书给我念好就行,其他的事都别管。’这样好不好?不好!孩子只会念书,其他事都不做,对他来讲,他能否信任自己做事的能力?不信任。他愈不信任就愈不敢去承担工作,愈不敢承担工作就愈没有责任心,这都有连带关系,我们要深思熟虑。孩子多多去活动,对他的身体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活动中,孩子也会感受到母亲操持家务的辛劳,心生感恩。正如俗话所说‘惜劳’,孩子真正付出,真正去劳动,才会知道感恩,才会知道付出者的艰辛。所以,不能让孩子不劳动,绝对不能让他养成懒惰的习惯。

从小要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孩子要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要把生活搞得很杂乱,这相当重要。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不要说照顾别人,连自己都不能自理。有些大学生每次回家都背一袋东西,什么东西?衣服。一进门给父母的见面礼就是一堆脏衣服。还有个怪现象,暑假结束了,学生就把那些脏衣服直接放进垃圾桶丢了,床单也不要了,这太浪费了!假如孩子养成如此浪费的习惯,他这一生的败迹已经显露出来。你虽然能赚很多钱给他用,但他自己是否能赚那么多钱?可能就相当困难。所以,我们教导孩子,从小就要让他们自己洗衣服,自己洗碗。其实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做得很欢喜,因为他觉得自己学会了,能力提高了,有一种成就感。

有个小朋友在家里从来不帮忙做家事,结果轮到他洗碗,他看看那个碗盘就走了,仍旧不洗。老师怎么办?按兵不动。吃饭时间到了,菜都煮好了,碗还没有洗,老师也坐在那里等着他来洗碗。这个小朋友没有办法,就赶快去把碗洗干净。接着老师跟他说:‘我们是过群体生活,每个人都有本分事,假如你不洗碗,就没有碗用;假如老师不煮饭,你也没有饭吃。’因此,应该尽心尽力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从小让孩子们多做事,生活能力就会提高。一个人生活不求人,就会过得很自在、很轻松。假如遇到一点小小的事情都无法处理,还要找人帮忙,还要花钱,很有可能他就生活在依赖别人之中。

为什么孩子生活没规律?

我曾经问过学生:‘今天吃过早餐的举手?’一看,差不多一半都没吃早餐。我接着就问:‘是不是妈妈没有做早餐?’他们说:‘妈妈还在睡觉。’所谓早餐,就是把钱放在桌上,上面写着‘早餐’两个字,家长只管出钱。请问出钱的家长有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是否买了早餐?没有!家长不知道早餐的钱变成了电动玩具,变成了一大堆有色素的零食。假如孩子吃这些东西吃上半年、一年,体质绝对直线下降。

很多孩子都去打电动玩具,没有去吃早餐。为什么我会知道?当老师的要关心孩子,关心学生。我教的是六年级学生,六年级正值发育期,特别容易饿,差不多十点左右肚子就开始咕噜咕噜叫了。所以,我的抽屉里随时都会放着饼干,他们都很爱吃我的饼干。很多学生基本上在九、十点以后,上课时脸色就有点发青了,一看就知道是肚子饿。经过了解之后,父母给他的钱没有买早餐,而是拿去花掉了。为人父母要让孩子生活有规律,自己要做出榜样,要让孩子的三餐正常,就要多付出一点。而你的付出对孩子将是一生的影响,无论是对他的身体健康,或是父母所做出的榜样,对他都非常重要。

勤劳得人缘

我在教书的过程中,曾经教过自然科,每一次上完课就有很多器材要收拾。有几位学生都很自动留下来帮忙整理打扫。看到这样的学生,内心有什么感受?心生欢喜。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定会多加照顾,所以孩子勤奋就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关怀和爱护。与平辈相处,假如孩子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比如说,他到大学去念书,假如跟几位同学同住在一个寝室,他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打扫客厅,他就立刻动手跟着一起做,懂得处处帮助他人,处处体谅别人辛勤劳动。虽然还没有相处,但这种行为已经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但是,假如他在家里都不愿意做这些事,到了团体里,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着他的电视,其他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会太好。在家里不帮忙做事,就不知道做事者的辛苦。有时拿了东西还乱放,别人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时他在团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别人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所以,劳动的习惯与人际关系是直接相关的。

教俭亦慎始

89101112... 27下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6: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3-10-15 16:28 编辑

      勤俭也慎始

     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位老师拿着纸杯喝水。这个孩子见到后,很想要那个纸杯,这位老师就把水递过去说:‘来,这个杯送给你。’他的父亲马上走过来说:‘老师,我们带了茶壶,您自己喝吧!’这位老师没有搞清楚是何意思,就随口说:‘没关系,只是一个纸杯,就让孩子喝吧!’结果这位父亲很坚持,而且用他的眼神告诉那位老师:‘老师,我们真的带杯子来了,不用了。’此时老师马上感觉到是父亲要教育孩子,后来他就离开了。刚离开,这个孩子就开始闹情绪。他的父亲就跟他说:‘爸爸跟你说,这个杯子都是砍伐树木而做成的,你多用一个杯子可能就会多砍伐一棵树,所以我们尽量少使用纸杯,能省下纸杯就要省。’这个孩子还是有点情绪,父亲又说:‘假如你再胡闹,爸爸下次不带你出来了。’所以,让孩子珍惜任何一件东西,也要坚守‘慎于始’,一开始就要坚持教导。如果让他养成了浪费的习惯,之后再来纠正是很不容易的。

【待人接物篇】

前美国总统雷根

在一九二O年,有一位十一岁的孩子,玩足球时把别人的一大片玻璃打碎了,要花十二点五元美金。当时的十二点五元美金可以买一百二十五只可以生蛋的母鸡,所以这一笔钱也非同小可。他的父亲就跟他说:‘这你要负全责,所以你要自己赚钱来还债。’这在中国的父母能否做得出来?很困难。依照统计,中国的小孩零用钱最多,然而做家事的时间最少,所以缺乏担当家务的能力和责任感。结果,确实这十一岁的孩子从那时起就开始打工,一点一滴把钱还给他父亲,后来他的事业也很有成就,他就是前美国总统雷根。所以,当你让孩子去经历种种困苦的磨炼,就会增长了他正确的态度和责任心,同时又增长了他做事的能力。

仁爱存心

有个小朋友中午刚睡醒,另外一个当值日生的小朋友就把他睡觉用的垫子抽出来,刚好他起来还没有站稳,这样一抽这个小孩子就倒到一边去了,头撞到了墙壁,不算很严重但也很痛。老师就批评了这个收床垫的小朋友。当天晚上回去,他的母亲打了一通电话到幼儿园来,她说:‘孩子好像喊头痛,不知道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才警觉到孩子撞得有点严重,就赶快让她母亲带去检查一下,结果没什么事。时隔一天,老师就对这个小朋友说:‘你撞了以后头痛,就一定要告诉老师,不然很可能撞得严重而没有医治,身体会受损伤。’这个小朋友就对老师说:‘老师,因为我被撞倒,你们已经批评这个小朋友一次了,假如我又告诉你们我的头在痛,这个小朋友又要再接受一次批评,可能回家之后又要被他妈妈骂,所以我才不愿意讲。’一个孩子才五、六岁,他可以做到时时替人着想,我们这些老师听了也非常受感动。

仁爱待人

有个孩子自己的拖鞋坏了,就换了一双新拖鞋。可是有一点坏的拖鞋,他又舍不得丢,因为他学了‘勿厌故,勿喜新’,对旧的拖鞋有感情,就把它放在床下。他同学的鞋子也坏了不能穿,老师就跟他说:‘你去把你那一双旧拖鞋拿来给同学穿。’后来老师发现,那一双旧拖鞋是穿在他自己的脚上,而那一双新拖鞋居然是穿在他同学的脚上,老师被孩子的行为感动了。他真正做到了‘财物轻,怨何生’,而那位同学一定会感受到他非常的关心,在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

我们当下就鼓励了这个孩子,你确实是孔夫子的好学生。接着我们进一步说,在这些同学中你是大哥哥,所以你往后一定要做好榜样。我们肯定孩子,称赞了孩子,还要让他立志,不忘让他提升自己的定位,鼓励他在品德方面能做大家的榜样。

助人为乐

助人就是亲民,就是利他。自利利他才能让生命得到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当我们真正能念念为众生,时时都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要让孩子懂得助人,绝对不单只是言教,还要有身教,甚至于你要让他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形成一个环境的影响。

有一班学生,老师很认真教《弟子规》。去年的三八妇女节,学生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们打算明天三八妇女节,每个同学带两朵花来。’老师很惊讶:‘为什么带两朵?’他说:‘一朵送给学校的女老师,一朵献给我们自己的母亲。’老师听完很高兴,孩子自己想到要付出,要表示感谢,他当然要随喜功德。隔天他的学生每个人都拿着花在校园里送给学校的女老师。在送的过程中,有个男同学就跑回来,笑得很开心,然后跟他的老师说:‘老师,我把这朵花送给一位女老师。’老师就跟他说:‘你在这种场合中有什么体会?’同学说:‘施比受更有福。’当他真正常常施予别人,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当孩子能尝到这种法味,世间的欲望对他而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施比受更快乐

‘物虽小,勿私藏’,一是不贪,二是虽然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占为己有,应该懂得付出,然后培养孩子要有慷慨的态度。不然,孩子得到东西,只希望自己吃,他的心胸就会愈来愈狭窄。

有几位孩子一起上课,他们也住在一起。其中有一位孩子的母亲,拿了几罐牛奶来给他的孩子。跑到房间里面,告诉儿子说:‘这都是给你喝的。’唯恐其他的同学看到。于是孩子在喝这罐牛奶时,也偷偷摸摸的喝。而营养确实是补充了,但是对孩子的人格会形成不良的影响,他喝那几罐牛奶也不痛快,吸收状况也不会很好,因为要遮遮掩掩。

他们的老师很仔细观察到这一点,当天晚上就跟这位小朋友说:‘你有这么多瓶牛奶,何不与众同乐,好东西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你愿不愿意拿出来给大家喝?’结果孩子说:‘好!’其他的同学都很欢喜。此时一个很微妙的现象发生了,当我们很愿意付出时,就会唤醒很多人的欢喜心,所以大家都会替别人着想。当他牛奶倒得过多的时候,这些小朋友会说:‘好了,好了,其他的同学还没有喝到。’因此,每个人都有牛奶喝。

这几个同学要喝的时候,都一起说谢谢这位同学,所以他也很高兴,施比受更有福。当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今天请大家喝牛奶,觉得那一杯牛奶特别香,特别好喝。’他的妈妈看了日记,看到孩子这样慷慨,觉得请别人喝牛奶很欢喜,妈妈就觉得自己做得不恰当。

所谓‘财散则人聚’,人若有慷慨的胸怀,才能赢得人和,人生与事业才会有所发展。我们的慷慨、不贪着都可以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

教廉慎于始

古代为什么要提倡‘举孝廉’?因为孝是德之本,有孝就有德行;而有廉洁之心,他替众人办事才不会贪婪。廉洁是办事能否成功的根本,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在孝、廉。有时,孩子拿东西并不是想偷,而是一个不了解的动作,他觉得好玩就拿起来,所以做父母的要很敏感。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到书局去逛,逛完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拿了日记本上的小钥匙。妈妈就回过头来,跟书局的小姐说:‘这个小钥匙不知道放哪里?’小姐就说:‘小东西,没有关系,给他玩吧!’母亲也没有警觉,拿给孩子就回来了。后来孩子上幼儿园后,常常都带些小东西回来。所以,教育的关键是慎于开始,一开始没有教他,往后就很难教导。

另外有一位妈妈说,有一次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突然回头一看,孩子手上拿了一颗芭乐,她很警觉就回过头来,赶快去找这间商店。商店的老板讲:‘没关系,给他,给他。’现在大人的教育观念敏感度不够,反而好心行了恶事。这位母亲立刻就拿了钱交给孩子,说你拿人家任何东西一定要给钱,还让孩子亲手把钱交给老板。这些机会点都要掌握住。

做父母的要常常观察孩子的脸色,因为他做了坏事会表现在脸上。可是现在很多孩子说谎都面不改色,为什么会这样?从小磨炼出来的。所以,只要你一开始能导正,一定都可以发现。有个孩子刚上了小学,有一天回来脸色怪怪的。妈妈看到孩子脸色怪怪的,就去翻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两、三颗苹果。她就把孩子叫过来问:‘苹果从哪里来的?’孩子也知道错了,很紧张!他说我们同学好玩就顺手在人家摊贩上把一些水果拿走。妈妈一听立刻带着孩子到水果店,恭恭敬敬给人家鞠躬,对他说:‘对不起,我的孩子拿了你的水果,我跟你道歉,我没有把孩子教好,要多少钱,我现在马上付给你。’她的孩子在一旁站着,相信妈妈的这种态度会唤醒孩子的惭愧之心,而孩子也会一辈子都记住这个教训。

用人物 须明求

有个小女孩才六岁,那天天气比较冷,老师就拿了其他同学的棉鞋给她穿,她就是不穿,她说因为这个同学没有同意给我穿,‘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确实,小孩是学道的利器,很老实。这条教诲也可以成为家庭中的共同语言,建立共识。毕竟家里的人比较亲密,距离比较近,但是距离愈近,其礼愈不可失,不然久而久之怨就会积累,总有一天可能会爆发,就会吵架。

有一对姊妹,年纪都很小,有一天姊姊回来就骂了妹妹,妹妹很伤心哭着去找妈妈。妈妈在厨房里,看着女儿在哭,就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姊姊骂我。’当然妈妈并没有听到姊姊骂她就去骂姊姊,而是要仔细的把情况了解清楚。这一点是否重要?很多家长觉得哥哥不能骂妹妹,哥哥不能打弟弟,但这会让哥哥、姊姊心里不服气,还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所以,她就继续问女儿:‘姊姊为什么骂你?’女儿就说:‘因为我拿了姊姊的玩具。’妈妈就说:‘用人物。’小女孩就说:‘须明求。’妈妈又说:‘倘不问。’她说:‘即为偷。’结果女儿自己讲完,就哭得更厉害,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不要当小偷。’藉由这个机会点,把道理融入她的心中,其实《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都是很好的家庭规范。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处事有条不紊?

小孩可能会发生一个现象,就是作业本忘了带,就打电话给你,希望你帮他送过去。这时你会不会帮他拿过去?离家只有三分钟就到学校。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帮他拿,连爷爷、奶奶、所有长辈都听他使唤。当这个作业本帮他送过去,孩子接过来说:‘好险!’有人帮我解决了。往后他会想到,假如把事情搞错了、忘记了,都有救兵源源不绝在帮助他。所以,在这件事中,他没有形成对事情的责任感跟警觉性,反而是形成了依赖性。

我们一直强调,教育必须‘慎于始’,要掌握教育的重点,做父母的就不会那么辛苦。这个本子你从小要帮他送到什么时候为止?可能他有了小孩也要交给你抚养。现在年轻人的责任心不够,甚至于二十岁了,自己在家里看电视,还不自己去找工作。谁帮他找?爸爸、妈妈还要使出混身解数,通过很多关系去帮他找工作。找到以后,他还有点不耐烦,对父母说:‘好!看你的面子,我去做一下。’他能否把工作做好?到时脾气来了又不愿意做了,你这辈子不知道要为他的事劳碌到什么时候?

卢叔叔的女儿第一次作业本忘记带,打电话回来请父亲帮她送去。他马上跟女儿说:‘没有带作业是你自己造成的,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担,所以被老师处罚也是应该的。’说完,电话就挂下去,这是代表父母教育的一个原则,这是威严。电话一挂,女儿的心情会如何?很沮丧,但是印象也是很深刻。那天女儿放学回家,表情也很沮丧。女儿一进来,卢叔叔就把女儿叫过来:‘今天有没有被老师处罚?’小女孩点点头。‘爸爸告诉你一个方法,你这辈子就不会因为没带东西被老师处罚了。’女儿一听精神就来了。卢叔叔就告诉她,你只要运用联络簿,把明天该带的东西列好,睡觉以前检查书包,已经放进去的课本、作业本就在上面打勾,全部打勾了,就可以很安心去睡觉,也不会再有同样的过失。

【学习篇】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有一次,我们带着几个孩子走在路上,这些孩子都抢着捡地上的垃圾,抢到以后觉得很欢喜。刚好在他们的前方,有几位初中生走过来,手上拿着泡沫红茶,还拿着碱酥鸡,边吃边丢。孩子一路这样捡过来,这些大哥哥们一看到,突然本来要丢的东西停在空中。然后有一位大哥哥就对其他的同学说:‘这么小的孩子都在捡垃圾,我们不要丢了。’他是用广东话说的,刚好有一个孩子听懂了。他们回到教室,广东籍的小朋友就对其他的同学翻译,告诉他们:‘刚刚那些大哥哥说,因为看到我们在捡垃圾,所以他们就不丢了。’当孩子说出这一番话,他体会到了什么?我们的行为可以影响别人,可以影响社会,让孩子觉得他所学的东西,可以立刻去落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孩子从小有这样的定位和志向,相信他求学的过程也会非常积极,非常扎实。因此,小孩要有志向,大人要做引导,给他创造环境。

学贵立志

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称作《资治通鉴》。他唯恐自己睡得太多,所以做了一个木制的圆形枕头。圆形的枕头睡起来如何?只要稍微翻身,可能就滑下来。他只要醒过来了,立刻就继续工作。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为国家做贡献的动力,为后代子孙造福的动力。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所以,他有这一分使命感,才能推动他如此积极、精进把此书完成。

若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我们往往看到很多人才华出众,都会心生羡慕。孩子可能也会这样说:‘为什么他这样厉害?字何以写得这么好!歌为何唱得如此美妙?’能把字写得很好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小孩,不能只羡慕他人,要看到他这么好的本事的背后,绝对不是一蹴而就。‘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有的本事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让孩子建立这样正确的态度,有恒为成功之本。

《弟子规》的书法本写得很漂亮,这是杨淑芬老师亲笔写的,我们看了都会觉得写得很好,很羡慕。杨老师写了多久?已经四十一年了,她从五岁开始写书法。老师说她们以前练书法,一天都是练一叠纸,是这样一点一滴磨炼出来,所以现在拿起笔来才能随心所欲不踰矩。确实都要用心付出,加上恒心,再加上一颗为人服务的心,她的才华才能不断地向上提升、不断地突破。

机会教育

有一个母亲带着小女孩上街买东西,恰巧遇到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就跟那个小女孩说:‘你为何还没去念书?’那小女孩还小,小女孩就问她妈妈:‘妈妈,念书要做什么?’结果这位长辈马上跟她说:‘念书可以赚大钱。’慎于始,假如你是母亲,该怎么办?现代这样的价值观占很大的比例!这个母亲立刻就抓住机会点,跟她的朋友用眼光打了一下招呼,叫她不要继续说下去。她就跟女儿说:‘念书最重要是学本事,我们有了本事以后,就可以去帮助别人,在社会上就会有所贡献,我们要记住:“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当孩子觉得社会就是互相帮助,她的这个态度一形成,以后面对各行各业的人会如何?尊敬、感谢。但是假如她学本事的目的在赚大钱,以后她会如何看待各行各业的价值?钱是最终目的!因此,她就会轻慢很多行业的人。

所以,学问在存心,只要心偏颇了,就会与道德、学问背道而驰。她母亲立刻引导她,告诫她要学本事。学本事很抽象,孩子还那么小,妈妈就用举例的方式。她们刚好从超市出来,买了一些馒头,妈妈就说:‘就像刚刚那个叔叔,因为他有本事,他会做馒头,就可以帮我们做馒头,我们才有馒头可以吃,所以我们要感谢他。可是我们感谢他,能不能把你的玩具熊送给叔叔?还是把你的小汽车送给叔叔?这些叔叔不一定需要。所以,我们感谢叔叔就可以拿些钱送给他,表示我们谢谢他。叔叔也可以拿这些钱,去买他所需要的东西。’借此机会引导孩子,学习的目的在于增长本事,以便服务他人;当她有这种态度,她就不容易傲慢。

什么是道?

我曾经去过深圳,给一所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上了一堂课。我一进去就跟小朋友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来上《弟子规》。’小朋友立刻异口同声说:‘老师,我们学过了,我们都会背了。’我接着就跟小朋友说:‘我们读经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做一个有道德学问的人。’我接着就写了一个‘道’字。中国《六书》造字,把人生的智慧哲学都含摄进去,这是用会意而创造的字。我们来看一下,一个‘首’,一个‘走’字旁,所以学问重要的是什么?走,意思是要实践。有道德的人就是首先能落实、力行的人。‘诸位小朋友,哪一条你做到了?’本来头抬得很高,一听到这句话,头立刻就低下来。

‘父母呼,应勿缓。’现在的孩子,七、八岁就很会跟父母顶嘴了。我的朋友说:‘哪还要等七、八岁!四、五岁就很厉害了。’他第一句就没做到,所以求学问的态度一开始就没有回到力行上。其实孩子都很愿意接受教育,只要你说的能让他信服,他就能去领受。当天,有一个孩子写日记就写上:‘蔡老师今天给我们上《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

童眼看人心

有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有一天晚上老师问他们:‘什么是好心?什么是坏心?’这些孩子都读了两年的经典,他们的思想、观念如何?

什么是好心?一位同学说:‘一件东西自己想要,但别人也想要的话,那就让给别人。’这是截断悭贪的根基。

第二位说:‘孝顺父母,上课专心,对别人恭敬,是好心。’这些话都没有加任何一个字,都是他们的原话。

                                                                                                    蔡礼旭小故事大智慧(三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522191-9.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5-3 13:06 , Processed in 0.2084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