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麟斋院 于 2013-9-9 14:21 编辑
诺贝尔奖得主巴黎宣言: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帕特里克·曼汉姆
诺贝尔奖获得者建议:“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这是上周(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参会者经过四天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之一。
在密特朗总统参加的最後一天的会议上,七十五名参会者(包括五十二名科学家)宣布了十六个结论,涉及爱滋病、保护环境、人的权利等各方面的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显然是崇尚知识的。他们的第六个结论是:「许多国家存在的政治权利和知识界之间的鸿沟应当缩小」。第七个结论是:「教育应当在所有国民预算中享有绝对的优先」。第十二个结论是:「应当鼓励促进医学进步的分子生物学」。
会议纪要是保密的。但是我们知道,其中有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起了很大的作用。
伦敦圣巴托罗缪医院的约翰·文博士(英国,一九八二年医学奖获得者)在会上发言,指责在制药研究中趋利行为所产生的局限;大会的第十一个结论是,各地的制药业应当在爱滋病的研究中携手合作。
文博士是这个问题的专家。此外,莫里斯.威尔金斯博士(英国,一九六二年生理学奖获得者)和约翰·波拉尼(加拿大,一九八六年化学奖获得者)的发言谈到了裁军问题。
在结论中,提到裁军的文字只有:它可以让资金更多地用於「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个有点老一套的声明可能源自亨利.季辛吉博士(美国,一九七三年和平奖获得者)的影响。季辛吉最近公开表示,欧洲如果在无核化中再走一步,就会意味著苏联的不战而胜。
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最精彩的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瑞典,一九七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发言。他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阿尔文博士一直致力於空间研究,他的工作无意中成为「星战计画」的序曲。他觉得,各国的国防部应当改名为「大批杀伤平民部」。
在阿尔文博士之前发言的是剑桥大学的布赖恩.约瑟夫森博士(英国,一九七三年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森博士说,他一直在推动他的讨论组考虑诸如「按手礼」之类非科学现象的能力。他说,物理学家们仍然不愿意接受他这方面观点。
最後,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约定,在两年以後再次聚会,也许还是由「埃利·维瑟尔人道基金会」赞助。维瑟尔先生(美国,一九八六年和平奖获得者)用他自己的一些诺贝尔奖金设立了基金会。如今,他的基金会已经成为一个诺贝尔基金会。
注:《坎培拉时报》是澳大利亚首都坎培拉最大的报纸。本文是大陆图书馆学者顾 先生趁著到澳洲时,查阅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四日的《坎培拉时报》(Canberra Times) ,找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段文字的原始出处。
附录:诺贝尔奖得主推崇孔子——悬案十五年终揭晓(胡祖尧)
十多年来,在中国的专家学者中流传着一句话:人类要在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据说这是年前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巴黎宣言”中的一句话。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国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在书刊或报告中对此加以引用。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句话纯属凭空捏造,是一个虚构的神话。由于长时间无证可查,这一说法竟成悬案。
为确认此事,包括笔者在内的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访查,并最终在澳大利亚得到了证实。
1988年1月2日,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时报》发表了一篇发自巴黎、题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帕特里克·曼海姆。该文称,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一批国际著名学者和诺贝尔奖得主探讨了21世纪科学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问题。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发表了非常精彩的演说。他是1970年获得诺贝尔物埋学奖的瑞典科学家,他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的辉煌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得出了如下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章说,这次会议的与会者有75人,其中有52名科学家。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与会者讨论了艾滋病、保护环境、人权等问题。法国总统密特朗参加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会议得出了16个结论,其中结论之一就是: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些科学家显然是崇尚知识的,他们的结论还包括“许多国家存在的政治权利和知识界之间的鸿沟应当缩小”,“教育应当在所有的国预算中享有绝对的优先”,“应当鼓励促进医学进步的分子生物学”,“裁军可以让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等。
由于会议是保密的,会议纪要也没有公开发表,因此没有更多的资料被公开出来,但是1997年4月10日的美国《纽约书评》双周刊上引用了这句话。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副主任顾犇研究员经过了多年的调查之后,确认了这次会议的存在,并且在访问澳大利亚时,经过多方联系找到了《堪培拉时报》年前的原文。
他表示,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大会上谈论孔子的事情确实是有的,而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原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负责人、资深学者骆承烈教授也认为这件事情有充分的资料信息,并非虚构,而应当是确凿无疑的。
弄清一则新闻的真相固然重要,但是在悬案终于揭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诺贝尔奖得主说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有所理解。人类已经进人21世纪了,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需要从孔子的智慧中汲取什么样的精华,怎样古为今用,这恐怕更有意义。
(《国际先驱导报》 2003年1月17日(第32期),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