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30|回复: 0

探秘明德之源---传承孝道之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3 06: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秘明德之源---传承孝道之举

时间:2012-09-11 20:42 来源:张家界国学网  作者:普鸿昌  点击:次

     《尚书.舜典》载:“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20孝闻天下”。舜是中国二十四孝之首,帝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德之祖,孝道之元。舜是孝顺父母的楷模,他被历代社会尊为孝文化的典范。孝是对父母、对长辈而言,人人都有上祖,祖宗还有上祖,……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那么,炎黄二帝就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三皇五帝列祖列宗经上万年的传承,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对父母孝敬是一种孝,对挖掘祖宗文化,对传承列祖列宗功德,更是一种大孝。更是一种华夏传统德孝文化之举。盖祠堂、建祖庙、撰家谱、挖掘亘古文化、探索祖宗功德、著述立说载先祖功绩、追寻中华始祖等,都是一种孝顺祖宗文化之举,孝顺父母,祭拜祖宗,祭祀先祖,挖掘始祖,为祖宗树碑立传,都属至孝至善范畴。
    步震先生是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也是山西考古文化界的土学者和地域文化研究员,从事古史文化研究20多年。20多年来,他“坚持唯物史观,反映历史真实,探索历史规律,研究亘古历史,寻求历史源头,服务现实社会实践”。他训诂的才华,高尚的人格,执着的精神,勤奋的毅力,学者的风范,丰硕的学术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从1990年起,他潜心钻入到研究中华文明队伍行列里,并以其勤奋和睿智以及20余年的积累,在一张张白纸上,饱浸心血之墨,撰写了一篇篇论文,一部部专著,到目前为止,编著考古、证史、史书2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研究成果获国家一、二、三等奖5次,并跻身于全国学术研究古史专家之列,赢得了专业学术专家的赞许和同仁的好评。他曾被授予国际国内文化名人的称号。步震先生学养深厚,功底扎实,治史严谨,成果卓著。对帝舜故里文化和人类始祖文化研究,特别是对人类历史之链的挖掘方面成绩斐然,贡献突出。

明悟亘古 梳理归纳
    步震先生熟悉山西垣曲远古原始资料。20年前从民间认真梳理帝舜在故里的113个传说故事及生活链发展的脉络,架构了比较完整的原始社会末期由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方式转入农耕文明史的体系,又根据帝舜终生(100)岁的活动经历研究出了帝舜一生四大说;故里五大历史功绩;六大文化;八大发明创新;七大传播途径;九德处世哲理,执政后十大历史功勋,经过二十多年的辛苦,他主持召开了八届舜王庙祭祀大会,写出了1000万字的皇皇专著,多次在省、地组织书展中得到了考古专家、学者的肯定,这些著作无论从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无论从架构体系到时代划分、无论对山西地方史总体评价或对原始社会推为奴隶社会的论述都一直很受各位研究者的推崇,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各位专家、学者效仿研究的范本。
研究帝舜 对接历史
    至2010年,步震先生经过二十余年的挖掘整合,自费出版了《舜乡文化系列丛书》:《舜乡珍宝传奇》、《舜乡之迷》、《舜乡百年民谣》、《舜乡览胜》、《舜文化寻踪》、《舜乡情》、《史前探源》、《文明之根》、《自醒集》等书。这是一套颇具特色的地方史文化专著,这些书站在地域文化高度的大背景下,抓住地望遗址迁徙的特点,全面审视了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描述了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现实中,由舜在故里发明了龙山文化(轮制作业)、捕鱼文化、农耕文化、建都文化、凿井文化、德孝文化,婚俗文化、经商文化等,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文化,这是由母系社会转化为父系社会的生产力大踏步前进的文化亮点。舜又通过民间、官方、巡守、氏族、后裔、族亲等几种传播方式,把这些先进文化播扬到全国九大州。这部书是颇具资料性、学术性和系统性的一大研究成果,其研究资料的高度、深度及水平都具有新的突破,无论从思想观点、研究方法、框架体系、资料运用等方面,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研究都起到了借鉴作用。

人类之链 文明探源
     步震先生又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进行科学深入分析研究,又编撰出了《大舜故事》、《帝舜故里始载垣曲》、《史前文明探源》《中国历山颂》、《垣曲舜王庙研究》、《垣曲世纪曙猿》、《人类之链》等《舜乡文化系列研究》较大部头丛书。本套丛书,全景式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这是对华夏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国学热和文明探源的大背景下,产生了一个广阔的大视野,把人类社会由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推进到4500万年前的人类始祖曙猿是人类产生的源头。这是一部开拓性与古贤交流的著作,不仅研究了五千年文明史、更研究出了人类产生的文明源头,这是人类进化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这部书迄今为止是研究人类发展的最前沿成果,他的研究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能够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全貌和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且填补了追求人类之源的空白。六十年代以前只研究到1800万年的盘古开天辟地,否定佛教界信仰的“神主”创造了人类世界。从而研究出了人类是由曙猿产生而发展成了人类社会历史链的。这是一部界域宽、思路新、起点高的有价值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一部生动可靠、真实可信、珍贵可存的人类历史发展进化史,具有绝对学术权威性的详实资料和经典式的读本。这部书,在山西、全国乃至世界都会引起学术界强烈的反响。这些研究成果及观点都很新颖与通理,而且研究的领域开阔,有纵论华夏4500万年的发展史,这个选题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即又文物对接的历史见证,真情意切,如一脉新鲜喷张的脉流存入历史,名载千秋。可以说是资料珍贵、名作惊人,成果丰硕,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都有引领和见证作用。他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对接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帝王将相,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传奇式的作品。他始终坚守在训诂文化陈地,如烛一般燃烧着自己,照亮了我国探寻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许多释疑者。

艰苦考察 敬业有成
    步震先生的研究跟别的学者不一样,他一是从文献资料起步,二是亲临各地古文化遗址、遗迹实地考察认证,他把这叫做先田野后地望考究,有物而史,以物证史,以物正史,以物补史,秉承这样的学术理念。一有时间,他就外出田野考察,几乎用脚丈量过垣曲境内每一个角落,那些深山之中的山庄窝铺,那些荒野里的石龛、破庙,都是他造访和歇脚或度夜的地方。每一年,他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乡野。他从事田野考察所走过的路程,算起来足足有2万多公里。这种原始的步行野巡,使他炼就了一双铁脚板。曾创下一年磨穿11双布鞋的记录。由于长年在野外经常挨饿,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的早餐都吃得多,出了门就准备饿肚子,他的胃自然就落下了胃下垂的毛病。在野外,经常一天步行就是几十里,饥寒交迫,荒无人烟,既有身体上的精疲力尽,又有身处野洞的恐惧,也有新的发现收获的狂喜。长年奔波在田野考察的山猪猕猴走的穿林古道上,步震先生身上已落下不少陈伤旧疤。但他从不因此放弃使命而放慢工作的节凑。他谈定的说,那天若遇难命归田野,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死得其所就值。他为了系统的研究古代文化,他自学了许多有关历史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地下博物学及古典籍等多种学科专业知识,仅购书钱就花去2000多元。20多年来,他多次出去考察或去他地旅游考察,他带回来大量资料和书籍,从没给家人及孩子带过一件礼物。步震的家里到处堆满了书籍,三个大书架放不下,两个卧铺床柜都堆满了书。又一次,他的家属,把一捆书买了破烂,他发现后,又从收购站把所有书赎回来,并狠狠把家属骂了一通。并说,我写的这些书,都是老祖宗的亘古文化,对后代子孙有很大的用处。这些资料都是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脉络,它将来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辉,这些著述都是创新性艰苦劳动结晶,具有“补白”意义。
    这位矍铄年近七旬,身体单薄,体质虚弱的步震先生,退休后把所有精力和积蓄全部投资在研究帝舜故里文化上,他每次出去考察,口袋里装上一家七口人省吃俭用结余下来的微薄工资,带上老伴给他准备好的干粮,挂上孩子们用过的废旧作业本(用背面做记录),圆珠笔以及照相机,迈开矫健的双腿,深入历山原始森林追根溯源,考察研究帝舜文化的艰难历程。他先后登过历山原始森林七十二混沟;2358米的历山最高峰舜王坪,887米的诸冯山;走过58个山庄窝铺自然村庄;走访100多位年迈老人,寻找到70余处古遗迹遗址;11处舜王庙、舜王塔、娥皇、女英祠、九男仰舜亭;手抄20余通碑文;行程崎岖不平的万余公里羊肠小道。有一次深秋他走进历山混沟万亩原始森林,一连几天吃野果,喝山泉“矿泉水”,晚上住野人洞“石龛”,满眼所视,野林枯树猛蛇行,耳听八方,兽嚎、野鸟叫,手抓苔藓野藤行,在七十二混沟发现了一堆堆的死人白骨和一摞摞枯枕木(据说是阎锡山为修山西铁路派一个团的兵力进七十二混沟被迷惑全部死在混沟)。他在原始森林中继续寻找“舜入大麓而不迷”的古迹,走的山猪路,爬的野羊道,攀的山崖野猴足印,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手上、胳膊上、脚上、脸上、双腿上到处被荆棘刮得血道道,眼镜被挑在树梢上,价值3000多元的照相机被摔下万丈深渊,气的一屁股蹲在地上,半晌起不来,眼泪夺眶而出。
    吕步震先生为挖掘、研究、弘扬帝舜文化,20多年来,不仅费尽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又失去了20多万元的高薪聘金,同时还付出了路费、食宿费、打印费、编撰书籍印刷费等开支10多万元。每当有人问到他干这么多亏本的事,悔不悔?他总是笑着说:“这些年我费劲出力,研究帝舜文化,有了些成果,已被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10余部系列丛书,各级媒体都进行了采访报道,党和政府也给了很多殊荣,回忆起来,我觉得一点也不亏,我为舜乡人民做一件可载入史册大事记,挖掘出了祖宗功德之举,对古人有一定的纪念价值,对后人有一定的传承价值,我感到很值得、很自豪、很快乐、很幸福。”
    步震先生的学术风格和道德风范表现在方方面面。第一,他主张研究人类历史要写出唯物主义思想,体现务实博古的力量。第二,他坚持研究古文化,这是一个考古研究者的责任,他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原则,这就体现了他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实践是唯一标准的原则,他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看历史,把各朝代的帝王将相(37个朝代647个皇帝)的历史功绩写充分,通过写历史文化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第三,步震先生坚持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第四,步震先生有不断的创新理念,他坚持独立思考,对学术问题具有敏锐的同察力和分析能力,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思路。第五,步震先生对文字既要求简洁凝练,又喜欢生动活泼。

深度探讨 确定框架
    这些年来,通过步震先生挖掘、梳理、整合、弘扬,发现有20多种古典籍中记载舜在山西垣曲故里活动的遗迹、遗址;有40多位诗人在故里遗址处写诗纪念歌颂舜的历史功绩;在明、清时期有13位太守和知县为舜的遗址作序树碑立传;在现今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有10多位专家、学者认证垣曲帝舜故里文化的真实性;垣曲境内也有一批文化名人著书立说颂扬舜的历史功绩。其中吕步震先生在40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整理出了113个具有序列性的传说故事和42处舜文化遗迹遗址;挖掘出11座舜王庙、祠、塔、亭民俗文化遗址;根据舜100岁生平活动历史轨迹,研究确定了舜的四、五、六、七、八、九、十研究框架(即帝舜一生四大说,故里五大历史功绩,六大文化,七大传播途径,八大发明创新,九德处世哲学,执政后十大历史功勋),舜以孝治家、以德治国、以仁统侯、以善聚民、以礼敬民、以义教化。即,以孝和睦家业,以德负载乾坤,以仁统侯运政,以善聚民处世,以礼教化民众,以义聚财济世。从而使舜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为政之道、治人之道、聚民之道、聚财之道成为历朝历代为公执政的典范。所以,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应该从舜推向尧、帝喾、颛顼、黄帝的五千年文明逆向历史进程。一位哲人说:“人物因山水而钟灵,山水因人物而增秀”、“考民族之根,究文明之源”。垣曲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因为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婚于妫汭、作什器于寿丘、制陶于河滨、捕鱼于雷泽、就时于负夏、入大麓而不迷都在垣曲境内。这都是孟子和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定位的遗址名称,至今还叫这些名子。所以,垣曲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根、最古的源、最正的宗、最老的本。舜在青少年时期在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的生活链中,留下了丰厚的农、耕、渔、陶、猎等密集性、序列性、传承性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标识,充分显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的一段进化史,显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高雅与悠久。真乃“游舜乡如读史,观历山如赏画”。

研究舜事 学者赞誉
    为了给中华民族后裔研究帝舜故里文化提供详细可考的参考资料,他学有专攻、业有建树、言之成理、证之有据、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近年来,深入挖掘、研究和弘扬虞舜文化和人类之根文化,对于追溯中华文明之亘,传承道德精髓和进一步探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先生看到垣曲县吕步震先生主办的《舜文化研究》杂志后,在2005年11月20日给他题词:“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先秦史学会发来贺文:“垣曲地处晋南,作为上古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古代历史遗迹,弘扬舜文化,发掘虞舜精神,正是上古华夏文明的精髓所在。”这两则题词,对他鼓舞很大。《运城日报社》原副总编吕企才同志致辞说:“早知同善即瞽塚,亦晓舜帝生诸冯。历山坪上有犁沟,神后村前舜凿井。捕鱼雷泽可追溯,制陶寿丘有遗踪。幸有精英作研究,还归垣曲即舜乡。”运城市文联副主席申大局同志题词说:“寻舜邑文化之根,掘舜乡文明之源。扬舜祖孝德之风,建故里和谐之园。”运城高专教授马重阳先生说:“虞舜圣迹遍河东,历尽沧桑总关情。德孝垂范传佳话,人文师表留美名。慎终追远千秋业,继往开来百代功。”原垣曲县长马长泰贺藏头诗一首:“步古千滴汗,震今数卷书。”原运城高专校长赵北耀对吕步震研究舜文化四大说表示非常支持和赞成,这四大说对舜的生平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和总结。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員创生说:“无垠史野苦追求,广阔亘坛任驰骋。”中国书法家薛群题词:“帝舜骄子”。垣曲人大老干部刘爱民题藏头诗一首:“步古人艺道,震晋垣文坛。”有一位县上老干部说:“国有国宝,县有县宝,老吕就是我们的县宝。”步震先生的训诂事业在舜乡大地乃至山西河东大地素享声望,固然反映了他对博古事业的仰止,这是受人盛感人品修为的象征。总之,做人作文双双臻于化境,其成果对垣曲闻古事业给予公正的伦理和潜深的取证,舜乡人民给他的荣誉“帝舜赤子”和学术界对他的载誉“追古骄子”,这样的高度评价,引以为傲。舜乡文学界对他“史坛耕耘,追寻野史”的整体光环,而使他绝对不负众望。这是一种社会各界双向馈赠与回报。说实话,读到他的明悟亘古之作,使人深受启蒙和教益,吾深感有幸,能与这样一位有素质的学者交友为伍,对他这样耆耋之年像“矫枉过正”的悟道精神,如苦行僧渡人渡己、修成正果而令人尊佩和敬仰。
    运城电视台来了,山西黄河电视台来了,山西日报记者来了,中央电视台来了,山西师院教授来了,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来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剧组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演员来了,中国故事大王来了……好事多磨,老鼠拉木掀,大头在后边哩!老吕说:“这么多文化光环,我实在承受不起。应该归功于舜文化研究会群体和党的正确领导。”
    湖南永州专家文桦在《重华传奇》一书中说:舜生于垣曲诸冯;侯马市原人大主任冯安泽在《尧舜禹传说》中认为帝舜故里在垣曲;浙江余姚市专家杨学明先生向垣曲县政府写信说:“他在上小学时听他的老师讲过,舜生于垣曲诸冯”;湖北省委副书记王坚给垣曲县政府来函说舜王庙在垣曲,写了当时建庙的手草本转交垣曲县政府;山东省专家魏松山先生认为帝舜故里在垣曲。
    河南洛阳历史博物馆专家蔡运章教授在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说:“我认为帝舜故里就在垣曲,其条件有四(文后加注)”。
    陕西大学教授郑洪春接着说:“我支持蔡运章教授的说法,帝舜故里在垣曲,最后他也阐述了四点理由(文后加注)”他说这是他在参加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亲耳聆听到专家们定位伦理。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教授说:“关于虞舜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及执政后的统治中心,有河东、东夷、余姚三说,余姚说不近情理,信者甚少,东夷说亦矛盾重重,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唯有河东说(垣曲帝舜故里)证据充分,信从的学者众多,最具有说服力。”
    四川水利大学教授周述春先生,在考察完全国九处帝舜故里后,到垣曲是最后一站,他对当时的副县长刘社院说:“全国九处帝舜故里,唯有垣曲的帝舜故里可信度较大。”
    山西省社科院哲学工程所所长李元庆贺电说:“考民族之根,究文明之源。祝贺垣曲县舜文化研究会成立,祝愿垣曲在开发“帝舜故里”文化与弘扬舜文化事业中振兴发达。”
    中国先秦史学会发来贺电说:“垣曲县舜文化研究会:时值新年伊始,欣闻山西垣曲舜文化研究会成立,中国先秦史学会谨向垣曲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各族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垣曲县地处晋南,作为上古华夏文明核心区域的核心,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古代历史遗迹,弘扬虞舜文化,发掘虞舜精神,正是上古华夏文明的精髓所在。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舜文化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开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构建和谐的新垣曲再作新贡献。”
   先秦史学会会长李学勤在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会上说:“运城境内及周边各县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上古历史遗址遗迹可以用“俯拾皆是”来形容,因此,研究先秦史的学者们都应该到运城来考察寻访,同时,运城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区域,随着“探源工程”的启动和开展,将会有更多的知名专家学者来运城探讨论证,揭开中华文明起源之谜。”
    张广志先生(先秦史学会副会长、青海大学校长),在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说:“先秦史研究范围较大,秦朝以前文化基因在秦以前就种下了,在原始社会转入文明社会就是文明探源工程,也是尧舜禹时期,尧舜禹在河东区域,挖掘出的文化遗址有系列、有秘集,构成了一个系列的证据,这就会引起全国学者关注这里。”这里有时代跳动的脉搏、有强烈的时代脉搏,就要用考古发掘出的事实证明。
   他又说:“早期文明在晋南,这里说服力比较强,舜在4200-4300多年之间,舜进行了耕稼渔陶,发展了农耕文明,垣曲有很多秘集性的地望佐证舜在这里的生活链是比较逻辑的。”
    当前,随着现代媒体的迅速传播,伴随着“国学”热的蓬勃兴起,虞舜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垣曲作为帝舜故里之根、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作为尧、舜、禹、汤做过功绩的圣地,对帝舜文化的研究更是情有独钟。步震先生的论述紧紧抓住虞舜诞生、成长、为人、处世、孝亲,在历山诸冯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活动的生活连中。从而,认定垣曲诸冯负夏是帝舜明君的不二故里。他的研究以古籍为魂、古迹为君,传说为臣,用地望、文物、人事相对应的链锁物证,将这些密集性的文化印证在垣曲,这是他研究的丰硕成果,对垣曲发展舜文化主题品牌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现在还是夜以继日地、艰辛万苦地、勤于笔耕,梳理整合着舜文化的原始田野史料,他始终作着无愧于古人、有益于今人、传承于后人的博古文化事业。他曾立言“为虞舜立传,写华夏之魂。追孝道之根,言教化之礼”。所以,步震先生决心在夕阳之年,发奋努力,自愿自发,自费编著,矍铄奋进,皓首穷经,孜孜矻矻,把4000多年的文化链传承下去,让垣曲的舜文化光环普照祖国大地。步震先生,在他耆耋之年,带起了一批训诂文化队伍,打响了一个文化品牌,振兴了一个文化产业,抄向了一个文化靓点,提高了一片地域文化经济。

传承德孝 继承祖德
    《孝经》讲的是“孝”,是“广敬博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异的道德准则。数千年来,它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它是一部奇书。他光辉不灭的思想润育了前人、后人和今人,也将继续润育后代百世。孔子著《孝经》的目的是为了教诲后人。孔子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孝道是一切德行根本   
    用德政教化百姓,广敬博爱风气遍及四海。孔子用六经设立教化,随事表明,道由孝生,孝道作为来世垂范。
    “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德,人之向,家之和,国之强也。”垣曲县舜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吕步震先生就是一位“自立修身、自强奋斗、修养品德、实践道德思想”的践行者。他以“孝道是一切德行之本。所有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的”为准则,《诗经.大雅》上说:“难道你不思念自己的先祖吗?如果你思念他们,就要将他们的功德修养发扬光大。”以“尧舜禹汤文武等贤君”为楷模,以孔子归纳的三条“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为孝道的纲领。做到“德孝为先,其乐融融,其风淳淳”,“富润屋,德润身”。孝对家庭、对家族、对祖宗、对先贤是一种功德之举。
    吕步震先生,为了使家业和睦,为提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度,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成绩,表彰其家族的辉煌业绩,他主编了吕氏(好)字辈《五世同堂》家谱。据上祖先、嫡系讳好字辈为被先始祖,下传五世同堂百余年,集各辈分家业于一簿,成为宗族家业永恒溯上考证之依据,以利下辈永思上祖音容德祖之业不朽。同时,也可为家族树碑立传,为宗族传承文化修养、精神追求与文化积淀创造出一个明示宗族永世仰孝尊祖的承载宗族谱系图像谱。
    孝对社会是一种崇敬祖宗及社会贤达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步震先生以《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为标识,倡导垣曲县吕氏宗族贤达(全县3000多口人),利用一年多时间,编撰了《垣曲吕氏家谱》。
    吕步震先生以孔子的礼教,于2011年又参加了《中华吕氏通谱》的编撰工作。经垣曲3000人编入全国700万通谱之中。这是我国四千多年来氏族文化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是人心所向、利国利民、意义深远的浩大文化工程。它不但对吕氏文化发展史有意义,而且对中华民族发展史同样有意义。这是一件“上慰列祖列宗,下泽子孙后代”的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目前,国家在完成“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进一步和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探源工程”相吻合。让中华子孙后代明悟亘古,理清祖源,再不能让子孙后裔认为,中华民族无祖无踪,而误认为是从传说中传承下来的。
    步震先生又为了在全国追寻孝文化之祖,有耗费了20余年的经历,追到了舜是孝文化之根,及二十四孝之首。他研究舜文化20余年,他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搜集的舜文化古文献资料及拍摄的图像资料,写下了1000多万字的田野考察礼记,拍下了几千张数码照片,撰写研究专著20余部,在国家、省级学术期刊和报刊上及网络上发表各类研究论文65万字。今年他将120多篇论文达428万字收集著成一册《史前文化探源》通过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此著经部分专家鉴定认证,确认其文化价值颇高。
    孔子说:礼说到底就是一个敬。常言说只有敬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一个敬字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孔子从敬父、敬兄、敬君中推断出了一个结论:“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步震先生不但自己孝其族,尊其祖,敬其祖,寻祖根,传祖训,传承祖德先贤文化。受45年前教化的学徒又为他召开了“师生情谊”座谈会;步震又倡导自己的同学们为40年前的老师召开了“师生共聚”座谈会;在他孝文化的影响下,学生霍立新又倡导全班同学为自己的高中老师召开了“师生情深”座谈会。步震又把散居全国各地的64届全班同学共聚一堂召开了“同窗情深”座谈会。这些文化举动,体现了步震先生是一名追求德孝文化的传承者及推行者。
    总之,在传承孝文化中,寻祖、爱祖、尊师、爱幼,也是一种爱国举动,缘孝亲而爱国。爱国心与孝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爱祖就是爱国,尊祖也是孝心,孝心是爱国报国心的根源,爱国主义是孝意识的逻辑产物。全社会都应从孝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孝道,这一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魅力文化标识。
   《礼记.中庸》:“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因此,君子在家若能遵行孝道,培养德行,然后才能在外面建功立业,声誉就可流传于后世了。
     一位网友说,你的名字好响亮,你是真正地帝舜故里传承人,凭你的名字也震动天下三分。从“帝舜故里”、“舜文化研究”、“吕步震博客”等网上,可搜索到有关舜文化的详细资料和信息证据。
    步震先生今年已是近70岁高龄,但他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他退而不休,一直奋战在学术研究领域。他在68岁生日之际,曾写诗自勉:“少年有志奠国基,艰苦勤学觅真理。豆蔻年华心向上,古稀之秋志不移。世事茫茫难如意,行业种种有专一。拙笔一支握在手,信史续章振国威。岁月匆匆年华逝,老牛奋蹄正当时。古稀不宵夕阳短,白发犹抱少年志。”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步震先生夕阳之年,勤勉不已,笔耕不辍,成绩斐然,著作等身,言传身教,提携后学,不仅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趋向,而且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步震先生真乃当代执理于孝文化的楷模。


通讯地址:山西垣曲县邮政局门卫转 邮编 043700
       手机:13935981188
     作者简介:普鸿昌,男,笔名骥奋,1938年10月生于山西省垣曲县帝舜故里。1953年9月参加邮电工作,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邮电局办公室秘书、副局长、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兼副局长。还曾任公社副主任、经济师。现为垣曲县联通公司退休干部,垣曲县舜文化研究会理事,垣曲县曙猿文化研究会理事,在《舜文化研究》杂志《中国孝文化》杂志及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过50多篇有关舜文化和其它论文。获奖论文《研究帝舜 传承德孝》、《浅议老年人家庭与社会和谐》、《忆昔抚今颂党恩》等30多篇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3 16:29 , Processed in 0.0939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