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57|回复: 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 21: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5-2-2 21:42 编辑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2014-07-08阿琪塔空间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的事业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

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都没有,甚至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的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的孩子的成长的需要,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孩子发展的关键期你了解多少?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也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人的成长是一段由浪漫、精确到综合,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如果没有浪漫阶段的充分发展,精确阶段是没有结果的。

  3、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孩子成长,需要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家长的“10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与父母一起吃饭,孩子更优秀。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的每一次交谈,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的均不可取。

  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9、性教育,晚讲不如早讲。

  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

  为孩子选择一本青春期教育书,不要把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当作早恋。

  10、千万别错过孩子的黄金阅读期。

  10—14岁,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黄金阅读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和大量有效的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一个人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让孩子书包里多点“太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21: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家长是永不下岗的班主任

                                                     济源市西街学校    王红星

3月28、29两日,我校一行8人赴河南省登丰市聆听“全国优秀班主任09中岳·嵩山论剑”报告会后,感触颇深。通过各位班主任的论谈,使我深深的感到班主任工作之细,之艰辛,之快乐,但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各位大师都谈了自己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在此,我想说:家长是永不下岗的班主任。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次报告会有两位大师的成长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大作家彼得·海洋的成长经历,他就称自己的母亲是他的第一任班主任。彼得一生写了200多本书,曾当过兵,曾多年在国外任教,曾被特邀编辑400余万字的《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全书》。他小时候也曾是个调皮的孩子,但他遇到了一位最亲的班主任,他遇到了一个好家长,一个好母亲。彼得小时候非常爱下军棋,母亲在前门儿看着不让他下棋,但他偷偷从后窗逃跑出去和小朋友下棋,母亲为此非常头疼。有一天,母亲有意带着彼得去看钓鱼,很长一段时间后,母亲让彼得去看看鱼篓中的鱼,彼得看后对母亲说:“净是一些小鱼,有什么好看的!”母亲这时才说:“你看,只有小鱼才经不起诱惑,而被钓了上来,失去自由,大鱼有被钓上来吗?如果你没有毅力控制自己,那么将来也只能是小鱼的下场了。”从此,彼得就抵制住了下棋的诱惑,再也不下军棋了。再如彼得在一次考试不及格后,很自觉的把裤子褪下,准备让母亲打他的屁股,但母亲并没有立即打他,而是让他到院子里去。彼得用小手紧紧的抓住门框,死活也不愿意到院子里去,因为他不想让小朋友们看到他挨揍,母亲说如果他不到院子里去的话,就真的会打死他,彼得深知母亲的厉害,就只得乘乘的来到院子,到院子后,母亲让彼得把裤子提上跟母亲上山。彼得想:“山上的狼多呀,不会母亲真的不想要他,而把他喂狼吧?”所以彼得更是不愿意上山,母亲还是拿出了撒手涧 :“你不上山,我就真的打死你。”彼得只得跟着母亲来到了山上,站在山顶上,母亲用手摸着彼得的头说:“孩子,现在还有比你的头更高的山吗?”此时,彼得才真正理解母亲的用意,近而知道--没有比头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看,多么伟大的母亲,她正是利用小孩子怕在小朋友面前“没面子”和讲道理的方法,让彼得知道了人生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要勇于挑战,故而造就了今天彼得能站在台上演讲,故而造就了彼得能讲学于国内国外各大名校,故而彼得能成为了一个大作家。

再比如湖北武汉市汉阳区的桂贤娣老师,说是在听她的报告,还不如说是在听她讲教育故事,也可以说她是在表演,因为她是一个很具有表演天赋的人。虽然她年近五十,但依然执教于教学第一线,依然要求学校让她教一教一年级的小娃娃们。桂老师从小生长在农村,执教于农村,但她遗传了父亲阳光、健康、开朗的性格,桂老师还是全国特级教师。桂老师的童年成长也是遇到了一位好班主任,好老师,好家长,即她的好父亲。因为童年的桂老师是在父亲的陪伴下,听着挂在墙上的广播长大的。每每听完一段广播,父亲都会让桂老师模仿着表演一遍,所以今天的桂老师才能如此具有表演天赋。桂老师在抓班级学生工作是很用心的。比如班主任处理学生打架件事是再平常不过了,但想想我们平时的处理方法,我想我们是会非常生气的,但你看桂老师,她就是先拉过打败的学生进行“不挑食、长大个、长力气”进行教育,然后再让他们把打架的过程用作文的形式写出来,第二天在班级里读,让全体学生进行评论看谁对打架过程认识的透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教育了全体学生。也许有的老师认为这不是和我们一样,都是让学生写认识吗?我认为不一样,我想我们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小学生写作文、写日记不在于写的长或短,而在于他写的是不是真实,是不把心里话写了出来,是不是能把内心感受表达了出来。所以说桂老师对于学生是很用心的。再如桂老师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从桂老师的只言片语就能感觉出来。一般老师叫学生,要么是批评,要么是表扬或其它什么事儿,桂老师对学生往往是这样:把学生叫过来,对学生说:“叫桂老师好,”学生叫:“桂老师好。”桂老师也会叫:“某某学生好。”这样,就很容易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再如桂老师对于受委屈的学生往往会这样说:“乘,到桂老师这来。”虽然这句话很平常,很普通,但我们大多数老师对学生是“羞”于说出口的。有时桂老师还会让哭的低年级学生坐到自己的腿上。你看,桂老师多么的有爱心,多么的爱自己的学生,说到这里,我才突然感到,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这就是我们和一个特级教师的差距,怪不得教委要调桂老师去教委工作她都不去,因为她太爱自己的学生了。桂老师给我在工作中的启发就是桂老师在报告中提出了她做快乐教师的三个信条:一是不要烦恼,与其烦恼的接受工作,还不如快乐的去面对;二是要对学生好;三是要对家长好。

虽然这两位大师都是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班主任的重要性,讲班主任的成长,讲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但我能清晰的感觉到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任班主任是自己的家长,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永不下岗的班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1 08:14 , Processed in 0.1011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