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16|回复: 0

德育故事:《二十四悌》【三集卷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9 20: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15-5-29 21:47 编辑

德育故事:《二十四悌》【三集卷二】

三集卷二 《二十四悌》
悌篇
一、【周公祝代】

周公兄病。为告三王。愿以身代。祝册深藏。

【原文】

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二年。有疾弗豫。周公为坛。植璧秉珪。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身代。武王疾旋瘳。其祝册纳于金縢。后遭流言。居东。成王感风雷之变。与大夫冠弁朝服。启金縢。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书。成王执书以泣。遂亲迎周公而归。


李文耕曰。周公之孝弟。其大处在相成王制礼作乐。使文武之志事。到几微无遗憾处。然即其告三王。身代兄死。至诚激发。足以感泣风雷。则周官周礼。岂非字字从血性中流出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周公。姓姬名旦。就是武王的弟弟。武王在打平商朝天下的第二年。忽然生了病。古时候的人。看了玉是很贵重的。又对皇上或天地祖宗面前。有禀告的事情。一定是执了珪的。于是周公就到太庙里设起祭坛。在神位前供了玉。手里执了珪。去禀告他的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情愿把自己的身子去代哥哥。果然后来武王的病就好了。周公这篇祝文。就藏在一个用金锁锁着的柜子里。后来武王死了。儿子成王即了位。有人在成王那儿说周公的坏话。于是周公就离开了京城。住到东都洛邑去了。正在秋天收获的时候。天上忽然有了大风大雷的变化。成王也有点感触了。因此就同了大夫们着了礼服礼帽。把那个金锁锁着的柜子打开来。才看到了从前周公情愿把自己身子代武王的那篇祝文。成王心中大大的觉悟了。拿了祝文。流着眼泪。于是亲自去把周公迎接回来。


二、【汲寿争死】

汲寿二子。异母弟兄。先后争死。至性至情。

【原文】

周卫公子汲。宣公之嫡子也。后宣公夺汲之妻。是为宣姜。生寿与朔。朔与宣姜愬汲于宣公。公令汲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汲。汲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汲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之。赋二子乘舟之诗。


李文耕谓人道至宣公绝矣。乃汲寿弟兄。于君父之命。挽之不能。逃之不忍。一则先兄以死。而冀兄之万一不死。一则继弟而死。而不忍弟之独为己死。至性至情。一往不回。千载下犹足令人陨涕。


【白话解释】

周朝卫国的公子名汲。是宣公正妻生的长子。后来宣公看了公子汲的聘妻相貌很好。就夺了来做自己的妻子。这就叫宣姜了。宣姜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叫寿。小的名叫朔。他们两兄弟虽是一母所生的。可是品行却大大的不相同了。朔同了母亲宣姜。在宣公面前说汲的不好。宣公就叫汲到齐国去。又预先差了个刺客。在半路上险要的地方等着。等到汲来的时候。就把汲杀死。寿得知了这回事。就去对汲说了。汲说。这是君上的命令。那里可以为了性命就逃掉呢。寿见他的哥哥不肯逃命。就把汲到齐国去做凭信的符节。暗暗地把他拿了来跑了。那末刺客。看见了符节。以为就是汲了。于是把寿杀了。汲不见了符节。也就赶了上来。看见寿死了。就说。君王叫你来杀我的。寿有什么罪。你把他杀了呢。那末刺客。才晓得他是真的汲了。因此又把他杀死。卫国的人。都替他们悲伤。就做了二子乘舟的诗。去哀悼他们兄弟两个人。


三、【伯鱼十往】

汉第五伦。友爱无两。兄子病时。一夜十往。

【原文】

汉第五伦、字伯鱼。峭直无私。自郡守以清节着。擢为司空。或问伦曰。公亦有私乎。对曰。昔有人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李文耕曰。按第五公之私。是何等省察法。而又讼言之。不稍匿讳。是何等克治法。世之待弟兄子侄者。苟以第五公为比。有一时一处非私者耶。人能如第五公之自省自责。何患不到圣贤地位。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双姓第五名伦的。表字伯鱼。他的为人正直无私。做太守的时候。就清正廉洁出了名。后来做到了司空官。有人问他说。先生这样的正直无私。有时候也有私心的事么。伯鱼回答道。那里敢说没有呢。从前有一个人。送了一匹千里马给我。我虽然谢却了不受。但是每每朝廷里的三公有选举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不能忘怀这个人。不过终于不用他吧了。有一次、 我哥哥的儿子有了病。我在一个晚上。去看望他有十次。回到寝室里的时候。就很安然地睡着了。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看他。可是镇个夜里。终是睡不着。照这样看起来。我怎么可以说是没有私的呢。



四、【郑均悟兄】

郑均为佣。爱兄真切。兄感其言。遂为廉洁。

【原文】

汉郑均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不听。乃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赃。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备至。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东巡过均舍。赐尚书禄终其身。人号为白衣尚书。


李文耕谓凡化骨肉。虽曰至诚。岂不贵有术哉。郑均之谏兄。善矣。要其得力处。却在脱身为佣。得值与兄。以身作则。所以感悟者至切也。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若郑均之于兄。其术善。其心苦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郑均的哥哥在县衙门里当了小官。常常收受了人家送来的礼物。郑均去劝了哥哥好几次。可是他的哥哥老是不肯听。郑均就出去到别人家去做工。过了一年多些的时候。才回来了。把做工得来的金钱布帛都给了哥哥。并且说。物品完了的时候。是可以再用劳力去换来的。若是做官犯了受贿的罪。那是一生的名誉都完了。他的哥哥听了这话。才感悟了。就很廉洁了。郑均平生为人。很有义气。又很信实。养他的寡居嫂嫂和侄儿。又有恩。又有礼。后来他做了尚书官。时常把忠直的话去谏皇上。那时候的肃宗皇帝很敬重他。在皇帝东巡的时候。就到了郑均的家里。赐他终身吃着尚书的俸禄。人家都叫他白衣尚书。


五、【薛包析产】

薛包亲没。侄欲分居。推美取恶。不受名誉。

【原文】

汉薛包至孝。父娶后妻而憎包。屡逐之。庐于里门。晨昏不废。亲没。弟子求分异。包不能止。乃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败其产。辄复赈给。


李文耕曰。包于财产。让美取恶。视世之重财产。轻骨肉者。何啻霄壤。要其所难得者。尤在两被父逐。恋恋不去。卒以积诚感格父母。此种至性人。心目中岂复知有财产乎。惟孝友于兄弟。其包之谓欤。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姓薛名包的人。生性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死了。父亲娶了后妻。对薛包的感情很不好。屡次把他赶出家门去。薛包就在附近的地方住下。他在早上晚上的时候。仍旧到爹娘的面前来请安的。后来父亲和母亲都死了。他的弟弟和侄儿们都要求分家。薛包劝不住他们。于是把家里的财产都分开了。他就把老的用人分给自己。他说。这班年老的人。和我一同做事。已有许多年代。你们恐怕使唤不便的。又把荒芜的田地。破旧的房屋。分给了自己。他说。这些都是我幼小时候所治理过的。在我的心里。是有一种特别感情的。又把破旧的日用器具。分给了自己。他说。这都是我从前用惯了的。吃惯了的。这些给了我。那末我的身体口嘴。是很安然的了。他把新的好的都分给了弟弟侄儿。后来弟侄们把家产化完了。薛包又时常去救济他们。


六、【邓攸弃子】

邓攸避乱。保其侄儿。宁弃己子。人皆哀之。

【原文】

晋邓攸、字伯道。石勒兵起。攸挈家而逃。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侄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妻曰。吾弟早亡。惟有一息。理不可绝。应自弃我儿。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系其子于树而去。卒不育。时人义而哀之。其侄绥、服攸丧三年。奉祀如所生。

李文耕曰。按邓仆射事、与鲁义姑同。皆于流离颠沛中。不失其本心者。虽卒以无子。为气数之偶差。然人人义而哀之。固百世不没矣。况其弟子绥之感义服丧。俎豆不祧者乎。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个邓攸。表字叫伯道。这时候、胡人石勒带了兵来攻打中国。邓攸就带了家小逃难。路上遇见了强盗。把他们驾车的牛马都抢了去。他们只好步行了。一边肩着儿子。一边肩着侄儿名叫邓绥的。邓攸心里想。这两个小孩子带着。怎么可以逃难。看来只能保全一个了。于是就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很早。只留存了这点骨肉。照理不可以给他断绝的。应该把我自己的儿子丢弃了。假使徼幸我们两人能够保全了性命。那末我将来应当仍旧有儿子的。他的妻子听了。没有法子。也就流着眼泪。依了丈夫的话。把自己的儿子绑在树上。邓攸两夫妇带着侄儿去了。可是后来。邓攸终究没有儿子。当时的人。很佩服他的义气。又很可怜他没有儿子。后来邓攸死了。他的侄儿邓绥。替伯父服了三年丧。并且对于一切祭祀。都像自己父亲的一样看待。


七、【颜含侍疾】

颜含兄疾。侍养诚虔。足不出户。一十三年。

【原文】

晋颜含、字宏都。兄畿得疾。死复活。累月犹不能语。含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医方须蚦蛇胆。徧求不获。含忧叹累日。尝昼独坐。忽有青衣童子。持一青囊授含。开视。乃蛇胆也。童子出户。化青鸟飞去。嫂病得愈。含后拜侍中。


颜畿棺开复活。气息甚微。将护累月。犹不能语。饮食所须。托之于梦。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母妻不能无倦。独含乃侍养不离。十三年之久。事父母无以过矣。宜其累叶后。有杲卿真卿之劲节精忠也。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姓颜名含的人。表字宏都。他的哥哥就叫颜畿。生了病。已经死去了。忽然又活转来。有好几个月不能说话。颜含就屏绝了一切人事。亲自侍养着哥哥。连门外也不走出去。这样的足足有十三年。他的第二个嫂嫂樊氏。生了病。眼睛瞎了。请了医生来给他开了一张方。要蚦蛇的胆来做药。寻来寻去。总是寻不到蚦蛇的胆。颜含的心里非常忧闷。这样忧闷了好许多日子。在有一天白天里。他独自一个人坐着。忽然有一个穿青衣的童子。把一只青袋给了他。他把青袋打开来一看。原来正是访求不着的蚦蛇胆了。那个青衣童子走出门口。就变化了一只青鸟飞去了。他嫂嫂的眼睛才得亮了。颜含后来做了侍中的官。


八、【彦霄析箸】

彦霄析箸。兄产荡然。置酒焚券。迎兄归焉。

【原文】

晋赵彦霄与兄彦云。亲丧。同爨十二年。彦云浪游废业。彦霄谏不听。遂求分析。越五年。兄产荡然。逋负盈门。渐欲逃亡。彦霄因置酒迎兄嫂饮。告曰。弟初无分爨意。以兄不节用。敬为守先业之半。今请归。仍主家政。即取分券、火之。出所蓄。偿诸负。兄惭。遂改过焉。


彦霄谏兄不听。遂求分析。迨兄荡产。迎归主家。如此苦心。兄能不改过乎。史玉涵曰。此等处全要纯是一片恻怛至诚。才得泯然无迹。两两相忘。若有纤毫介介。便触人心目。兄嫂受之。亦决不能安矣。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个赵彦霄。他的哥哥叫赵彦云。父母死了以后。两兄弟同镬吃饭的有十二年。后来赵彦云喜欢游荡。废弃了正当的职业。赵彦霄去劝他。可是他哥哥总是不肯听。于是赵彦霄就向哥哥要求分家。两兄弟分了家以后。过了五年。他哥哥的家产都用光了。欠债很多。来向他讨债的人。差不多把门槛也踏断了。他哥哥因为没有法子归还债务。就想逃走了事。赵彦霄就办了酒。迎接了哥哥和嫂嫂过来吃着酒。对他们说。我起初并没有要分家的心思。不过因为哥哥的用度。太不节省了。所以要求分家。就是给先人遗下来的产业、保存了一半的意思呵。现在就把我所保存的归还了。仍旧请哥哥和嫂嫂。主持家里内外的事务。说完话。就把分书拿出来。用火烧掉了。又拿出了积蓄下的钱。给哥哥偿还债务。赵彦云看了他弟弟这样的行为。不知不觉也惭愧起来了。因此改了过。不再像以前的放荡了。


九、【蔡廓奉兄】

蔡廓事兄。咨而后行。起造二宅。东宅先成。

【原文】

南宋蔡廓。济阳考城人。言行以礼。母丧三年。不栉不沐。奉其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咨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于轨。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兄轨居之。后廓卒。轨致仕归。送钱五十万。以补宅值。廓之少子兴宗甫十岁。亦能体父意。白其母却之。


谚云。长兄如父。然能事兄如事父。家事大小。悉咨而后行。公禄赏赐。尽入于兄。殊不多觏。至起二宅。先成东宅以居兄。是爱敬之心。无处不然也。德教所及。少子年虽十龄。亦能以悌继悌矣。


【白话解释】

南宋朝时候的蔡廓。是济阳考城地方的人。他的说话和行为。处处都用礼法。他的母亲死了。他守了三年的丧。不梳头。不沐发。蔡廓事奉他的哥哥叫蔡轨的。像待父亲一样的恭谨。家里一切的事。不论大小。一定要告诉了哥哥以后。才敢做。做官得来的俸禄。和皇上赏赐他的。都交给哥哥。从来没有自己私下藏着一些儿的。后来蔡廓做了豫章的太守回来。就造下两座房子。把东边的一座房子先造好了。给哥哥蔡轨居住。后来蔡廓死了。蔡轨也告老回来。送给他的侄儿五十万的钱。算是房子的价值。这时候、蔡廓的小儿子名叫蔡兴宗。年纪才十岁。也能继续他父亲的志向。对母亲说了以后。就把五十万的钱。如数还了他伯父。


十、【崔挺世悌】

崔挺爱弟。让宅推田。全家行悌。启后承先。

【原文】

北魏崔挺三世同居。岁饥。始析。与弟振推让田宅。仅守墓田。挺有六子。共敦悌道。长孝芬。诸弟孝暐等奉如父。诸妇亦相亲爱。有无共之。孝演孝政先卒。孝芬与弟恸哭。绝肉蔬食。初、振亡。孝芬等奉叔母。若所生。家事悉咨决。财物尺寸皆归库。四时分赉。叔母主之。

崔氏全家。皆敦悌道。挺爱其弟。让宅推田。其诸子效之。则敬事叔母如母。芬丧其弟。恸哭蔬食。诸弟化之。则奉事长兄如父。夫行妇效。兄友弟恭。孝芬有子八人。半皆显贵。盖一门和气所酝酿耳。


【白话解释】

北魏时候。崔挺的家里。本来是三代同住的。有一年。年成很荒。才分了家产。崔挺和弟弟叫崔振的。把良好的田和房屋。都推让不要。两兄弟只守着祖宗坟墓前面的几亩田。一同耕着。崔挺有六个儿子。儿子们也大家都很友爱。大儿子叫崔孝芬。他的弟弟崔孝暐等。看待孝芬像父亲一样的尊敬。一班媳妇也都相亲相爱。你有的给我。我有的给你。一些儿也不存私见。崔孝演崔孝政先死了。崔孝芬和他的弟弟们哭得非常悲伤。并且断绝了肉食。吃着素菜。在以前的时候。他们的叔父崔振死了。崔孝芬等一班兄弟。奉养叔母。像奉养母亲一个样子的尊敬。家里的事务。都要禀告过叔母。才可以决定。一切财物。就是连很琐小的东西。也一定归到库房里去。到了四季分赏的时候。就请叔母作主分派着。


十一、【杨播厅堂】

杨播昆季。寝息厅堂。终日相对。不入内房。

【原文】

北魏杨播、字元休。弟椿津并敦义让。昆季相事如父子。播性刚毅。椿津恭谦。兄弟聚于堂。终日相对。未尝入内。有一美味。不集不食。厅堂间往往帷幔隔障。为寝息之所。时就休偃。还共谈笑。一家之内。男女百口。缌服同爨。庭无闲言。兄弟三人。为官皆以忠谨称。


昆季终日相对不入内。甚且以厅堂为寝息之所。不啻姜被同温矣。李文耕谓兄弟以天合。如播与椿津。形影不离。坐立不苟。每食必集。见物必思。真时时见其天矣。世之人乃独以人汩其天。何哉。


【白话解释】

北魏时候。有个姓杨名播的人。表字元休。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名叫杨椿。一个名叫杨津。他们兄弟三个人。都很有义气。很肯谦让。兄弟们大家看待着。好像父子一样。杨播的性子很刚正。他两个弟弟的性子。很恭谨谦虚。兄弟三个人。镇天的在厅堂上。一块儿住着。很少回到内房里去的。好吃的东西。兄弟三个人。有一个不到。就不吃的。厅堂上挂着门幕和帐子。兄弟们就在那儿做睡卧的地方。时时在那儿休息着。或者大家谈谈笑笑。杨家一家里。男男女女一共有一百多个人。五服以内的。大家还同镬吃饭。家庭里没有一丝儿的口角的。他们兄弟三个人。做了官都有忠直谨慎的名声。


十二、【杨津敬长】

杨津老年。犹尽弟职。假寝阁前。物不先食。

【原文】

北魏杨津年过六十。与兄椿并登台鼎。津犹旦暮参问。子侄罗列阶下。椿不命坐。津不敢坐。椿出未归。津不先食。食则亲授匙箸。味皆先尝。椿命食始食。椿或他处醉归。津扶持还室。仍假寝阁前。承候安否。初、津为州守。椿在京。每四时佳味。辄遣使寄。未寄不先食。


观于杨津之敬兄。恭至极点。无以复加。上下数千年间悌弟。当推杨津为第一。四时果物之微。必先寄后食。非但不寄则不食。且未寄尚不食焉。而椿亦每得所寄。辄对之泣下。宜兄宜弟。其斯之谓欤。


【白话解释】

北魏的杨津。年纪已经过了六十岁的时候。和他的哥哥叫杨椿的。一同做了三公的大官。可是杨津在每天的早上晚上。还到哥哥的那儿去问安。阶下立满了儿子和侄儿。哥哥不叫他坐。杨津就不敢坐。有时候、杨椿到外边去了。还没有回家来。杨津就不敢先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亲自拿了调羹筷子送给哥哥。菜蔬先自己尝了。然后再端上去。等到哥哥叫他吃。他才敢吃。有时候杨椿从外面回来。酒吃醉了。杨津就扶持哥哥到了寝室里。自己就在阁子里打着盹。因为这样可以晓得哥哥酒醉之后。究竟是安适不安适的。当初时候。杨津在外边做太守。杨椿在京城里做官。每逢四时有好吃的东西。杨津一定差了人去送给哥哥。没有寄给哥哥以前。他总不肯先吃的。



十三、【苏琼释争】

苏琼听讼。激发天良。普明兄弟。和好如常。

【原文】

北齐苏琼累官清和太守。郡多盗贼。及琼至。奸盗止息。民有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据。乃至百人。琼召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诸证人莫不洒泣。普明兄弟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李文耕谓普明兄弟。汩其天性久矣。苏琼提出良心真处。恳款悟之。而普明兄弟一朝顿悔。正孟子所谓紾兄之臂。教之以孝弟者。而天性之良之不能终绝。于此可见矣。立教者亦急正其本可耳。


【白话解释】

北齐时候。苏琼升官到清河去做太守。那个地方的盗贼很多。等到苏琼上任了以后。盗贼和一班作奸犯科的人。便渐渐的没有了。清河地方上百姓。有个人叫乙普明的。和他的弟弟为了争夺田产。打起官司来。有好几年了。这桩讼事还没有判决。他们各各援引做见证人的。一共有一百个人。苏琼就把乙普明兄弟两个人和一班证人。都叫了来。对他们说。天下所最难得的是兄弟。最容易求到的是田地。假使得到了田地。失去了兄弟。你们想心里觉得怎么样呢。说完话。眼泪就吊了下来。一班证人也都感动了。大家流着眼泪。乙普明兄弟两个。叩了头。请求到外面去和解了。于是分开了十年的兄弟。仍旧一同住着了。


十四、【元规避水】

元规避水。引妹与侄。子女三人。不遑保恤。

【原文】

陈王元规年十二。土豪刘填资财巨万。以女妻之。母以幼弱。欲结强援。元规曰。因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可婚非类。母感而止。时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惟一小船。仓卒引母妹并孤侄入船。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获全。人皆称其至行。


许止净曰。婚姻之道。所贵择贤尚德。而世之尚财帛。求攀援者比比。然而强宗之女。性多骄恣。甚至陵辱其夫。及其舅姑。此时悔之晚矣。董叔系援。可为殷鉴。元规幼年能见及此。可谓大雅不群矣。


【白话解释】

陈朝时候。有个姓王名元规的人。当他十二岁的时候。那地方有个土豪。名叫刘填。家里很有钱。要把女儿许给他做妻子。王元规的母亲。因为儿子的年纪很小。就想扳份有势力的亲戚。大家帮助着。预备答应刘家的亲事了。王元规说。从前圣人说过。可以亲近的人。才可以去依靠他。可见这是古人非常重视的。那里可以对性格不合的人家、去结了婚呢。他的母亲觉得儿子的话。说得有理。就把刘家的婚事回绝了。有一回。那个地方骤然地涨了水。把房屋也漂流了去。死的人也就不可计数了。这时候、王元规只有一只小小的船。他很匆忙地领了母亲同妹妹、和一个没有了父母的侄儿。上了小船。划了去。把自己的三个儿女。放在大树的上面。等到水退了。三个小孩子。仍然好好地在着树梢里。人家都说他有这样的品行。所以得到了上天的保佑。


十五、【君良出妻】

刘君良氏。四世同居。其妻离间。痛恨驱除。

【原文】

隋刘君良四世同居。斗粟尺帛无所私。大业末。荒馑。妻劝其异居。因易置庭树鸟雏。令斗且鸣。家人怪之。妻曰。天下乱。禽鸟不相容。况人耶。君良即与兄别处。月余。密知其计。因斥去妻。曰、尔破吾家。召兄弟。流涕以告。更复同居。都人共依之。众筑为堡。因号义成堡。


考何椒邱为太守。有兄弟因析居相讼。何公察之为内谗。以诗判云。只因花底莺声巧。致使天边雁影分。泣随笔下。兄弟俱悟。乃不谓竟有令鸟斗以求分者。是巧之又巧矣。宜君良之几堕其计中也。


【白话解释】

隋朝刘君良的家里。是四代同住的。就是一斗粟、一尺布、也都归公。没有私下藏着了的。在大业末年的时候。年成很荒。刘君良的妻子。劝丈夫把家产分了。就暗地里把庭前两株树上鸟窠里的小鸟。互相掉换了一下。母鸟回到窠里。认得不是自己的雏儿了。因此两边的鸟斗着叫着。家里的人见了鸟这样又斗又叫。觉得是很奇怪的。刘君良的妻子就说。天下乱了。就是禽鸟也不能相容了。何况我们的人呢。于是刘君良听了妻子的话。就和哥哥分了家产。过了一个多月。刘君良晓得一切都是妻子的反间计。就把妻子赶出去。说、你破了我的家。一方面又去叫了兄弟来。哭着对他们说明一切。于是仍旧一同居住。县里的人都到他那儿去住。大家筑了一个小的城堡。就叫做义成堡。


十六、【嗣立自捶】

嗣立兄笞。求代以己。其母不从。遣奴自捶。

【原文】

唐韦嗣立、字延构。与其兄承庆异母。性友悌。母每笞承庆。嗣立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为感悟。人比之为晋时王览焉。及嗣立为莱芜令。太后召见曰。卿父常言有两儿堪事陛下。卿兄弟在官。诚如卿父言。朕以卿代兄。更不用他人。即日拜凤阁舍人。


李文耕谓韦母之虐前子。以非己所生耳。然母子之天固在也。延构认真同气之爱。恳切缠绵。母之介介者。遂无所用。延构之感其母。谓动之以天可也。要之骨肉之间。除自责外。亦更无别法矣。


【白话解释】

唐朝的时候有个韦嗣立。表字延构。和他的哥哥叫韦承庆的。是两个母亲生的。韦嗣立生性友爱。当他母亲打韦承庆的时候。韦嗣立老是解开了衣服。代着哥哥叫母亲打。母亲不去理他。他就叫了底下人来打着自己。他的母亲见了儿子年纪虽小。竟有这样的友爱。也就觉悟了。当时的人。说他和晋朝时候的王览一样的友爱。后来韦嗣立在莱芜地方做县官。太后把他叫到朝里。对韦嗣立说。你的父亲常常说着。有两个儿子可以服事皇上。现在你们两兄弟做了官。品行很好。果然你父亲所说的话是不错的。现在我就叫你代了你哥哥的官职。不再用别人了。于是马上叫他做了凤阁舍人的官。


十七、【崔沔慈爱】

崔沔母卒。敬姊爱兄。倍慈其侄。厚待诸甥。

【原文】

唐崔沔有至性。母失明。不脱衣而侍者三十年。当美景良辰。必扶持宴笑。令母忘其苦。母卒。爱兄姊几于母。慈甥侄甚于子。所得俸。悉以分惠。曰、风木既悲。无由展我孝思。计亲所垂念者。惟此四五人。吾厚待之。庶九泉稍慰也。后官至中书侍郎。子佑甫。复为贤相。


李文耕谓事亲之道。不在志上体贴。便都成皮肤事。盖老年人有多少说不出苦恼。有多少说不尽心事。为子者不能体其志之所欲然。而会其情之所必至。使之愉怡和平。忘苦释虑。何贵乎有子哉。


【白话解释】

唐朝崔沔。生性非常孝友。他的母亲瞎了眼睛。崔沔就不脱衣服地侍奉着、有三十年。每逢天气清明的时候。他就扶持了母亲。吃着酒。大家谈谈笑笑地。叫母亲忘记了他的痛苦。后来他的母亲死了。他看待哥哥姊姊像母亲一样。对外甥和侄儿。比较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加倍的爱护。他所得来的俸禄。就都分给他们了。他说。父亲母亲既然死了。没有地方可以尽我的一点心。计算起来。父母所记挂着的人。就是这四五个人了。我待他们好。那么似乎可以稍慰我父母在泉下的心呵。后来崔沔官做到中书侍郎。他的儿子叫崔佑甫。也做了一个很有名的宰相。


十八、【德秀乳孤】

德秀嫂亡。遗孤期月。抱乳湩生。能食湩竭。

【原文】

唐元德秀、字紫芝。少孤。事母孝。母亡庐墓。兄嫂亡。遗孤期月。德秀昼夜哀号。抱其子。而以己乳含之。涉旬日。乳湩流。至其子能自食时。乳湩乃止。天宝中、任鲁山令。天下重其行。称曰元鲁山。房琯每见德秀。叹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卒谥文行先生。


李文耕曰。哀遗孤而遂有乳。至诚之所感。殊不可以常情测。许止净谓德秀刺血写经以尽孝。为贫而仕以成慈。至见其眉宇。能使人名利心都尽。可见粹面盎背气象。宜天下高其行而不名也。


【白话解释】

唐朝的元德秀。表字紫芝。幼小就没有了父亲。服事母亲。非常孝顺。母亲死了。他就在坟旁边搭起茅房子住着。后来他的哥哥和嫂嫂都死了。遗下了一个侄儿。才是周岁的孩子。元德秀没有法子想了。日夜很悲哀地哭着。抱了侄儿。把自己的乳头给他含着。过了差不多十天的时候。他的乳头里竟流出了乳汁来。等到侄儿自己能够吃饭的时候。他的乳汁才没有了。天宝年间。在鲁山地方做了县官。天下的人敬重他的品行。都叫他元鲁山。那时候的宰相房琯见了元德秀。就叹着说。一看见紫芝的眉宇。使人争名夺利的心都没有了。元德秀死了以后。他的谥法。就叫做文行先生。


十九、【杜衍避剑】

杜衍少时。兄剑砍之。既封公爵。恩礼无亏。

【原文】

宋杜衍、字世昌。母改适钱氏。年十五。二兄遇之无状。至引剑砍之。伤脑。出血数升。其姑匿之。仅得免。乃诣其母。继父不容。往来孟洛间。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举进士。乃封祁国公。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二兄及钱氏子孙。受其荫补者数人。


李文耕曰。祁公遭历艰危。天玉成之。而将降以大任者也。然亦殆极矣。非祁公其孰承之。世人小有忤。辄藏怒宿怨。思藉手一快意。以此遇恒人且不可。 况骨肉乎。然君子固有以知其所成就树立矣。


【白话解释】

宋朝杜衍。表字世昌。他的母亲改嫁到钱家去了。当他十五岁的时候。他的两个哥哥待他没有人道。有一次、用剑把他砍了一下。伤了脑子。流出了好几升的血。他的祖母给他躲了起来。才得免了。于是杜衍就到了母亲的那儿去。但是他的继父不肯收容他。只得在孟洛等地方漂流着。没有归宿。这时候、有个富人相里氏。看中了他。就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从此以后。用度才得宽裕了。后来中了进士。等到杜衍封了祁国公的时候。他的长兄还活着。他待长兄很有礼貌。后来他的两个哥哥以及钱家的子孙。靠着他做官的人有好几个。


二十、【九思留弟】

九思留弟。不与乡人。命妻易乳。攸叙彝伦

【原文】

宋陆九思、字子疆。举进士。其幼弟九渊之始生也。乡人有求抱养为子者。父母以子多。欲许之。子疆力以为不可。是年。子疆适生子涣之。乃谓其妻曰。我子付田妇乳之。尔可乳小叔。其妻忻然从之。九渊既长。事兄嫂如事父母。及守荆门。尝往迎之以侍奉焉。


曹桂妻杜氏。以己女讬乳于族母。九思则以己子寄乳于田妇。且杜氏不哺其夫弟。则曹祀绝。而九思则其弟甚多。乡人求之。父母欲许之矣。乃竟命其妻易乳以留之。宜九渊之事兄嫂如父母焉。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陆九思。表字子疆。中了进士。当他最小的弟弟陆九渊初生下来的时候。乡里的人。有要想领他去做螟蛉子的。他的父亲和母亲。因为自己的儿子太多了。就要答应他们。陆子疆竭力以为是不可以的。才把父亲母亲的念头打消了。在陆九渊生的那一年。刚巧陆子疆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陆涣之。于是陆子疆就对妻子说。我们的儿子。可把他寄到种田人家去。你可自己给小叔吃着奶。他的妻子也就很欢喜的答应了。陆九渊长大了。服事哥哥嫂嫂。像服事父亲母亲一样的尊敬。后来在荆门地方做官。把哥哥嫂嫂都迎接了去。并且侍奉他们。


二十一、【德珪代毙】

德珪代死。夜半潜逃。弟为归葬。庐墓悲号。

【原文】

宋郑德珪、与弟德璋。友爱性成。德璋为仇家陷以死罪。会逮扬州。德珪哀弟被诬。佯谓曰。我往则奸状白。即治行。德璋追之。道中相持顿足。争就死。德珪夜半逸去。德璋复追至广陵。则德珪已毙于狱。德璋恸绝数四。负骨归葬。庐墓。每一悲号。乌鸟皆翔集不食。


庐父母墓者宜矣。庐兄墓者似乎过情。庐墓而禽鸟献瑞者多矣。庐墓而乌鸟闻其悲号。皆翔集不食。千古一人而已。然德珪乃代德璋之死者也。是德璋庐其墓。不为过矣。德珪至性。德璋亦至情也。


【白话解释】

宋朝的时候。郑德珪和他的弟弟郑德璋。非常友爱。有一次、有个仇人把一件犯死罪的事、去诬害郑德璋。官厅里就要把郑德璋捉到扬州去。郑德珪很可怜他的弟弟受了人家的陷害。就假对弟弟说。还不如我代了你去吧。我去了以后。这件冤枉的事、就可以明白了的。于是郑德珪就马上去了。郑德璋那里肯叫哥哥代罪呢。就追了上去。在半路追着了。兄弟两个人抱住了顿着足。大家争着去死。在半夜里的时候。郑德珪就去了。郑德璋醒来不见了哥哥。马上追到扬州去。到了扬州。他的哥哥已经死在监牢里面了。郑德璋哭死了好几次。就背了他哥哥的尸首。回去安葬。自己在坟旁边盖了一间茅屋住着。他每次向他哥哥坟前悲哭的时候。半空中的乌鸟儿。都飞起来旋转着。并停住了不去找食物吃。好像替他悲伤的样子。


二十二、【扈铎祈斗】

扈铎事伯。如事所生。从弟有病。祈代心诚。

【原文】

元扈铎早孤。育于伯父。及壮。事伯父如所生。伯父年老而无子。铎为买妾。产一女。妾不慧。熟寐压女死。伯父卒。妾遗腹生一男。铎惩前失。尝自抱哺。同其卧起。弟偶有疾。铎乃于夜间稽颡星斗。哀祷曰。铎父子间可去一人。勿丧我弟。使伯父无后。明旦、弟愈。


周公兄疾。告三王。愿以己身代之。而兄瘳。卜胜荣兄病。礼北辰。乞减己年延之。而兄痊。扈铎且愿以己身代其弟。元代去周已远。而竟有卜扈二人。效法周公。谓非宋儒学说。深入人心。所涵濡者厚耶。


【白话解释】

元朝的扈铎。幼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所以扈铎是在他的伯父那里养大了的。到了壮年。服事伯父。像父亲一样。他的伯父年纪老了。还没有儿子。扈铎就给伯父买了一个小老婆。果然不久就生了一个女孩子。可是小老婆生性很笨。在一个晚上睡熟了的时候。把女孩子压死了。后来伯父死了。遗腹生了一个男孩子。扈铎恐怕他的母亲又把他压死了。所以亲自抱着他。哺东西给他吃。同了他一同睡倒。一同起来。有一回、弟弟偶然有了病。扈铎在夜里向星斗叩着头。哀哀地祷告着说。铎父子二个里头可以死一个的。不要死了我的弟弟。叫我伯父断绝了后代。到了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弟弟的病果然好了。


二十三、【郑湜争狱】

郑湜兄老。愿自服辜。与濂争狱。太祖知诬。

【原文】

明郑湜、濂之弟也。其家十世不异爨。被人妄讦。谓其家与胡惟庸交通。湜兄弟六人。湜独诣吏请行。濂先在京。湜至。濂迎谓曰。吾家长。当任罪。湜曰。兄老。吾当服辜。二人争赴狱。太祖闻之曰。我知郑门无是。人诬之耳。俱召入。劳而宥之。诏赐酒食。擢湜为福建参议。


李文耕曰。按惟庸之狱。株连者多不免。诬及郑氏。危矣。乃湜濂弟兄。争任罪不少避。岂非知有骨肉而不知有祸患哉。世之弟兄。于小利害。遂私意避就。抑独何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姓郑名湜的人。就是郑濂的弟弟。他们的家里有十代了。还没有分过家。有一回、被人家诬害了。说他们家里。是和叛逆的胡惟庸有来往的。郑湜一共有六个兄弟。只有郑湜独自到了官厅里。请求把自己解到京城里去。这时候、郑濂本来先住在京里。郑湜来了。郑濂就去迎接他。并且对他说。我是一家之长。那当然是由我去任罪的。郑湜说。哥哥年纪老了。应当由我去服罪的。两个人夺着到监牢里去。后来他们这样的情形。给太祖皇帝晓得了。就说。我晓得郑家决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一定是人家诬告他们的。把他们兄弟两人都召了来。慰劳了一番。免了罪。送酒食给他们。并且命郑湜做了福建参议官。


二十四、【黄玺寻兄】

黄玺寻兄。万里远行。梦中得句。伞柄留名。

【原文】

明黄玺兄伯震。商十年不归。玺求之。行万里不得。祷南岳庙。梦神授以缠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二句。一书生曰。此杜甫舂陵行诗也。舂陵即今道州。盍寻之。从其言。一日入厕。置伞道旁。伯震过之。曰、吾乡伞也。视其柄。有余姚黄玺字。方疑骇。玺出问讯。则兄也。


万里寻亲者。且不多觏。况万里寻兄乎。梦中所得之诗。幸遇人而示其地。伞柄所镌之字。因入厕而现于途。其兄却于此时经过其地。不先不后。种种适逢其会。巧合机缘。间不容发。谓非神明提挈乎。


【白话解释】

明朝余姚地方。有个姓黄名玺的人。他的哥哥叫黄伯震。到外边去做生意。有十年了。还没有回到家里。黄玺就去访求哥哥。走了有一万多里的路了。可是仍旧寻不到哥哥。于是黄玺就到南岳庙里去祷告。做梦的时候。看见神人给了他两句诗。说、缠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他醒来以后。仍然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有个读书人。对他说。这两句就是杜甫舂陵行的诗呵。舂陵就是现在的道州地方。你不妨到那边去寻吧。于是黄玺就依了他的话。到道州地方去寻访哥哥。有一天。他走进厕所里去大便。把伞子放在外面。刚巧黄伯震走过来。看见了伞子。就说。这是我们故乡地方的伞子呵。再去看伞子的柄上。有余姚黄玺四个字写着。他心里正在疑惑惊骇的时候。黄玺恰巧从厕所里走出来。看见他这种情形。就问他姓名。原来就是自家的哥哥。


【绪余】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又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夫子之教弟子。孝之外即在于弟。故责原壤以幼而不逊弟。长而无述焉。是悌也者。在家则谓善于事兄。出外则谓善于事长。举凡年长于我。分长于我。职长于我者。固无论已。推之德行长于我。学问长于我。皆长也。悌道实包括师傅及长官言之。故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249764-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24 02:59 , Processed in 0.1204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